媒體名稱 |
新聞標題及連結 |
截至107/1/3 12:00,共11家媒體採訪,26則報導露出 |
|
中央通訊社(1) |
媒體名稱 |
新聞標題及連結 |
截至107/1/3 12:00,共11家媒體採訪,26則報導露出 |
|
中央通訊社(1) |
今(106)年9月中旬長庚醫院爆發教授級醫師出國,卻仍掛名手術醫師幫病人開刀、子宮鏡浮濫等爭議事件。醫改會歷年來早就接獲不少掛名的主刀醫師與實際動刀醫師不同,術前未告知病患,讓患者有「被欺騙」的感覺,甚至不幸發生醫糾後,衍生責任釐清不易等爭議案件,因此,為保障民眾知情選擇同意之權益,醫改會建議衛福部要修改手術同意書內容,應更清楚事先註明主治醫師是否會來親自動刀等資訊。
醫改會曾在92年開『新版手術同意書只「小小挪前一步」,醫療專業未善盡告知責任,民眾權益仍然不保』記者會後,才爭取到政府同意修訂新版手術同意書,但現行版本已十年沒改版過,醫改會就陸續發現並整理出同意書的十大地雷(如上圖),要求政府趕緊改版給民眾標示清楚的手術同意書,強化醫病術前溝通,以減少術後爭議,更能保障醫病雙方(閱讀全文)
醫改會在民國92年(2003年)7月召開「刀下留心,術前 3 思-手術同意書評比」記者會,比較台灣、英國和澳洲的手術同意書內容,促成政府改革 17 年來從未修改的手術同意書,以93年10月22日衛署醫字第0930218150號公告「手術同意書」及93年5月6日衛署醫字第0930202654號公告「麻醉同意書」,並於 93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實施以保障病人知情選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