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我頂著午後大雷雨去參加一場立法院公聽會,討論診所無障礙議題,此主要回應醫改會於5月22日公布診所無障礙友善環境體檢報告,以及身心障礙團體多年來對於就醫權或更廣義的健康權之訴求。茲以公聽會所聞,就我對於這個議題的了解提出一些看法,也算是補充公聽會中受限於三分鐘發言時間而無法陳述的想法。Read More
朱顯光(醫改會研究員兼發言人)
日前媒體批露部分醫療院所違法將許可證僅允許一次性使用(single use)的醫材,自行重新消毒後使用(簡稱"重消"),且多數病患並不知情引發台灣病友聯盟與醫改會質疑,因此聯手於108年6月底召開記者會,呼籲單次醫材重消管理會議應擴大讓病友團體參與討論與監督,並應比照國際標準由藥政機關也就是食藥署主管,而不該開後門改由醫事司主導。
會後,我們於8月初接到衛福部公文,請醫改會、病友聯盟、消基會等團體推薦「單次使用醫療器材再使用審議小組」委員人選。對於政府善意回應願意讓病友團體參與推薦,我們表示肯定。但細看內容後,醫改會還是有幾點不吐不快的疑慮,提出來讓大家來持續監督。
當醫改會看到人間福報【達文西健保署列6寬待項目( 人間福報)】之報導後,就趕緊於108年7月9日發文函請健保署提供報載所稱「達文西手術六大非浮報項目」,以供本會做為提供民眾聰明就醫及把關健保資源教育宣導之參考依據。但沒想到我們於7月12日收到健保署回文表示,本案檢調刻正調查中,因此拒絕提供告知我們哪些是健保所認定的六大《非浮報》項目。對於健保署如此回應,醫改會有兩點質疑,請鄉親來評評理....Read More
隨著人口老化、行動不便或失能者越來越多,常有各種共病或慢性病,相信絕不會只需要看復健科。同樣的,推娃娃車帶小小孩就醫也非只看復健科,而是會有多重的各類健康需求。政府只規定復健科診所才要有無障礙設施,實在不合理,難道是要行動不便者看復健科時才能到診所,其他就醫需求都跑大醫院嗎?Read More
政府在兩年前提出《分級醫療策略》,承諾要輔導診所規劃無障礙空間,並於健保APP提供查詢。但醫改會22日偕同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屏東基督教醫院詹智鈞醫師召開記者會,公布無障礙診所友善環境體檢報告,發現同時具備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所與無障礙溝通三項指標的診所,僅占全國健保西醫診所的5%,台北、基隆、屏東等地都掛零,甚至連健保APP查詢無障礙診所的資訊都超有障礙、錯誤百出、宣導不足,導致行動不便就醫者有77%不知道可以用APP查詢友善診所、近七成對政府推動診所無障礙的施政無感。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