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9 傾聽民間與基層聲音,做一位大家的部長

    今日(4.19)內閣人事發布會公布新任衛福部長為邱泰源。醫改會期許:新任部長要做「大家的部長」,不只是醫事服務提供者也是付費者的部長,不只是醫界也是民眾的部長,不只是衛政也是社政的部長;更要正視過去推動重大醫改施政遭阻的經驗,強化政策規劃與溝通能力,擴大開放民眾或基層醫事人員參與政策。

    尤其疫後是醫療改革的重大轉捩點,不僅醫療陳痾逐一浮現,我們更見證許多大事發生,例如:健保財務困境惡化、醫事人員出走潮、醫療生態失衡、超高齡化與少子化下病人需求改變等,改變與否都取決新任部長能否為醫療品質與正義走出新高度。

    於此,醫改會對新任部長提出三大期許:



    ❶ 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改革,強化醫療品質與照護

    台灣人口高齡化、疾病慢性化,健保面對種種新興挑戰,包含慢性病醫療品質與共病整合、癌症治療與新藥引入等。近日更有醫界大嘆國人頻就醫,卻未必有更好的醫療結果。我國慢性病醫療品質遠遠落後於鄰近的東亞國家;而相較美國癌症死亡率逐年下降,台灣卻仍逐年上升。依本會調查分析,病人捨近求遠,就醫次數高、多科看診源自健保支付制度「論量不重質」;健保基金更因此已連年赤字,付出龐大代價也進入破產前奏曲。新政府訴求「健康台灣」,在調漲保費或打破總額上限制前,應建立在實證精神,合理評量健保醫療品質,承諾民眾健康的提升,並鼓勵重視品質的醫療團隊,提出論質、論人計酬規劃,以及改革支付制度,才有助於實際反映醫療服務的勞心、勞力與價值。

    ❷ 提升財團法人醫院治理,落實醫事人員勞權保障

    近年頻傳無醫師、無護理、無床位、無好藥,牽動病人照護的連續性與品質,更埋下醫療糾紛的隱憂。但疫後大型醫療機構卻仍持續投資擴張規模與設備,與底層醫護人員卻疾呼血汗的光景互為矛盾,也加劇資源分布與分配的兩極化。政府訴求分配與世代正義,就更應正視長期被忽略的醫療財團法人治理。基本醫護勞權保障落伍,保障醫療勞權的法規,像是擴大醫師納「勞基法」、醫學中心1:7護病比、「醫師法」與「醫療法」落實勞權、社會公益、財務與董監事會管理的四大改革,通通原地踏步。疫後醫護人力流失是世界趨勢,血汗醫院是社會不可承受之重,友善職場是病人安全的基石,更是各界殷殷期盼。

    ❸  投資預防保健基礎建設,遏止醫療階級化擴張

    醫師誓詞以平等的病人健康為首要顧念,但若裝備不足仍是束手無策。國人「不健康餘命」將近8年,可能失能、臥床與慢性病纏身。早期預防花小錢,後期治療花大錢,健康促進、預防保健已是國際趨勢。政府應帶領民眾投資與儲蓄健康,善用衛生福利部醫療與社政資源,提供綜合性支持與支援、促進社區參與、改變生活型態、注重心理衛生等,要求民眾善盡自我健康管理。同時,面對蓬勃發展的醫療產業,政府除了鼓勵,不需「控管」但需要「監控」自費市場,瞭解整體概況,並遏止大醫院有限資源多用來服務有錢人、VIP的現象。

  • 20240307 五大民團聯合召開「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恐犧牲消費者權益」記者會

    今日(2024/3/7)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臺灣病友聯盟等五大團體,召開「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恐犧牲消費者權益」記者會。

    醫改會認為,「掛號費參考範圍」是99年因掛號費亂象,而形成行政指導。如今醫療環境改變、成本變動,制度顯然過時,制度應與時俱進的修正,而非廢止走回頭路。衛福部醫事司回應將督導地方行政機關,但進行市場調查、制訂參考範圍等行政指導、強化費用區間等民眾知情權益,都是中央政府之責,我們鄭重呼籲醫事司勿怠惰、卸責地方。



    本會林雅惠執行長指出,各團體皆認同院所合理反映成本,但掛號費的管理應兼具醫療院所營運成本、民眾可負擔性。掛號費是「行政費用」,但地方衛生局由備查變成審查,造成院所疑慮,衛福部應該精進備查程序、促進流程公開透明,而非自廢武功、全面撤守。

    掛號費從未規定上限,而應保留合理範圍,供院所與民眾參考依循。過去陸陸續續的亂象與爭議歷歷在目:



    ① 曾有公會函知會員診所要求配合調漲掛號費,以及鄰近醫院聯合調漲事宜,遭民眾檢舉裁罰。



    ② 醫院以高額掛號費用,篩選病人、服務VIP,有違公平;甚至有院所蠢蠢欲動,影響醫療生態。



    ③ 院所新開幕壓低掛號費,削價競爭來搶患者,造成周邊醫療院所承受不當競爭壓力。



    這些案例更加顯示,早年訂定的「參考範圍」已過時而不敷使用。



    醫療服務與利用有其特性,與處方行為、就醫行為、疾病需求、病人忠誠度、就醫距離、就醫時間、醫病關係等息息相關。醫療需求是剛性需求,若因掛號費過高,而影響醫療權益,並非社會所樂見。國內研究已顯示,有固定就醫院所、長期就醫的病人,恐會大受影響;若僅狹隘的以市場機制為由,輕忽管理下,恐忽視對醫療照護與生態的影響。舉例而言,如果民眾的家醫診所大漲掛號費,請問站在醫療衛生主管機關的角度,難道希望民眾捨棄原醫師,重新去其他院所建立新的醫病關係?

    「掛號費是就醫的入場券。」地方衛生單位已證實近期報備漲幅落在200~300元之間。經醫改會試算後發現,若掛號費調整300元,國內最多的四口小家庭,每年會增加16,800元的支出;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每年更會增加36,600元不等的支出。若放任自由市場的情況下,恐怕犧牲掉的還是一般民眾與正派經營院所的權利。



    我們呼籲,99年的衛生署可以研擬計算公式,考量醫療院所地區、層級,以及西醫、牙醫、中醫的成本結構不同,訂定掛號費參考範圍;113年的衛福部,為什麼就自廢武功、便宜行事?



    最後,五大團體共同呼籲,衛福部不應以市場自由為理由,對可能延伸的相關爭議與衝擊毫無作為;應該透過公開調查與政策影響評估,針對醫療院所經營情形與民眾合理負擔,重新擬定新的管理作法或參考範圍,才能讓醫療院所與地方單位都能有所依循。

最新專題

再生醫療法案 專題

近幾年醫改會持續關心再生醫療的議題,此專題針對國內發生的亂象,提供過往系列文章及貼文的整理。

Read Mor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