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許願池

醫改許願池
日期: 三月 18, 2022
作者: editor
Share this:
描述

2021年,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即將邁入20週年,我們在聯合勸募協會與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的支持下,啟動了醫改會Podcast頻道,期待透過新的倡議模式,邀請您一同參與醫療改革,傾聽病人、醫事人員等心聲。

 

一、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是《醫改許願池》的系列Podcast節目,多重慢性病人在醫療行為缺乏整合時,可能會面臨更高的病人安全與用藥風險,邀請各位聽眾一起認識他們的疾病經驗、用藥整合、門診整合需求與政策設計。歡迎關注醫改會Podcast頻道,陪你關心醫改大小事。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1 多重慢性病族群的就醫挑戰】

據健保署2017年統計,全國約有630萬的慢性病人,其中罹患2種以上的慢性病人,我們稱為多重慢性病人。我們可以找到,在每5.5位國人中,就會有1位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

閱讀更多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2 糖尿病用藥難配合?面對糖友的第一線觀察】

根據健保署歷年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約7萬名的糖尿病人數,但根據2018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登錄計畫」報告,卻有超過6成、超過120萬名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達標。但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曾多次表示,糖尿病治療重點為控制血糖,若未妥善控制,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多重共病,不只影響健康,同時提高醫療費用,還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閱讀更多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3 藥吃多不當,小心不治病反致病】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有過生病吃藥的經驗,但藥不僅有分級,樣態也很多樣,怎麼吃、甚麼時候吃都極其重要,關乎著藥品能否發揮療效。但根據台大近年的統計,有照護需求的台灣老年人有1/3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在失能老人則有高達8成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甚至38%使用藥物高達10種以上。而2018年健保署的資料也顯示,多重慢性病人平均用藥7到8項。這麼多藥往往都不是同一醫師、科別所開,也可能衍生複雜用藥、多重用藥或交互作用等問題。

閱讀更多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4 現代的疾病管理大師─社區醫療群】

隨著人口高齡化快速增加,年長者的醫療、照護需求已成為民眾必須面對的課題。為了改善健保財務困境與醫療資源有效利用,分級醫療是一條很重要的道路。然而,民眾可能存在,基層診所可以提供的醫療照護以及資源不如大醫院、或廟大和尚靈的思維。

閱讀更多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5 打破都市中醫療偏鄉的先鋒】

人口高齡化是全球永續發展的共同挑戰,尤其是對於醫療與長照體系的衝擊,但可能一個下午看下來,居家醫療最多只能看3-4個病人,從事居家醫療服務的效益也比不上開業的效益,要讓醫師踏出診間從事居家醫療服務,極具挑戰;病家也不一定信任居家醫療的醫師,需要培養信賴感。

閱讀更多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9 健康生活好好睡】

失眠似乎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不分年輕人或老人可能都會有的問題,我們邀請到長期關注失眠用藥問題的李俊達藥師,一起聊聊怎麼健康生活好好睡,一起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

閱讀更多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10 高齡安全用藥,為健康加分】

2025年,是台灣人口結構的轉捩點,我國將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將有5分之1的人口是65歲以上的老人、20年後(2045)有3分之1的老年人口。高齡人口占總人口2成,但健保支出卻占了4成,當中又有一半是用在藥上面,雖然藥可以治療或控制疾病,可是吃這麼多藥到底安不安全呢?會不會反而傷了身體?

閱讀更多

 

二、醫病間不可承受之痛

【醫病間不可承受之痛:EP-6 第三方醫療爭議調處制度】

隨著醫療服務的可近性與醫療科技的提升,民眾就醫行為普及化,隨之而來的醫療爭議案件也與日俱增。根據國內學者研究推估,台灣每年可能有近八萬件的醫療傷害案件,但如此這麼多的醫療糾紛案件,會進到訴訟的案件只有一部分,而民眾在這當中的勝訴率更僅1成。

          閱讀更多

 

【醫病間不可承受之痛:EP-8以人為本的醫病關係】

台灣醫療水準發達,但只要遇上醫療糾紛,可能會造成原本緊密的醫病關係轉為破裂、甚至對簿公堂。雖然根據司法統計,逾八成案件經鑑定沒有醫療疏失,但冗長的訴訟過程,對醫病法三方都是折磨甚至造成永久的創傷。而今年五月《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三讀通過,無疑是我國醫療糾紛法制之重大變革。

          閱讀更多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