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醫改 - 政策倡議

20221220 醫改會後新聞稿【《終結醫病煎熬,加速醫預法整備》記者會】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歷經十多年立法過程,立法院於今年5月三讀通過。各界原期盼本法公布一年後能旋即上路,以有效解決與預防醫療衝突、糾紛,然而,卻因上路整備作業不及,子法修訂、系統建置、委員資料庫評選、教育訓練仍未研修完畢,法案實施時程將會延至2024年,具體時間仍不明,恐讓醫療糾紛的醫病雙方飽受煎熬。 有鑑於此,醫改會在聯合勸募、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經費支持下,邀請長期關切醫療品質的吳玉琴、陳椒華、賴香伶等跨黨派立委於12月20日一同召開記者會,呼籲主管機關加快《醫預法》的整備速度、提高可行性,以緩和醫病衝突下的民怨醫苦,並呼籲「醫預法」上路前整備作業要對症下藥,建構讓民眾願意用且相信的「非訟化」醫爭處理機制,降低因醫療不良結果而陷入衝突、甚至對簿公堂的局面,並作為醫病法三方最堅強的後盾。
Read More

20211223 醫改會新聞稿【有名無實,有心無力:體檢「醫院門診整合照護計畫」】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多重慢性病人是首當其衝的高風險族群。每5.5位國人中就有1位有2種以上慢性病,多重慢性病人的就醫次數近國人的2倍、花費醫療點數更超過國人的3倍。在用藥方面,一般病人平均藥品項數3.1項,但多重慢性病人藥品項數卻達7.5項,門診整合照護收案對象平均藥品項數甚至高達20項。因應多重慢性病人逐年增加的醫療照護需求與醫療成本,健保署105年開始擴大辦理「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作為解方,總計投入約45億元專款。然而至今執行率卻不到5成,照護人數更從105年55萬人,直落至109年20萬人不到,只占整體多重慢性病人的5%;甚至,利用過門診整合的病人,不論在門診點數、急診次數,或是藥品項數,都沒有顯著改善。醫改會體檢「門診整合計畫」的目標與宗旨,健保署等於繳交了一張完全不及格的成績單,端出灌水、設計不善的政策,造成醫療端「四沒有」,想做也有心無力,更衍生有名無實的整合模式,把民眾推向「三多」困境。
Read More

醫改會再回應—面對自費五大民苦,正視自費醫療管理問題

林雅惠、吳奎彥

  • 對於健保署的再回應

2020.12.29 整理

Read More

「在地善終,困難重重」記者會新聞集錦

感謝各大媒體報導,一同關懷在地善終問題。截至2020/12/28,計有 7 則相關新聞報導:

感謝 聯合勸募 計畫贊助

Read More

1091224新聞稿--醫改會要求政府面對「在地善終,困難重重」。資源要長齊,社區做安寧。

醫改會偕同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健順養護中心召開安寧推動困境記者會,公布乙類居家安寧服務「不足、不均、不好用」「三不」,提供端也「不想做」的體檢報告,以及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的「五缺」困境。健保署自2014年便增列社區化安寧居家療護(乙類)給付,2018年也宣示要將安寧推進長照機構,醫改會質疑,居家安寧推不動,不僅無法符合民眾想要在地善終的心願,更不知道這樣如蝸牛般的速度,還要挹注多少醫療與健保資源在末端的低效或無效醫療上。
Read More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