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會理念

願景

回歸以人為本的醫療實踐

 

使命

推動台灣建立具品質與正義的醫療環境

 

目標

一、推動全民參與醫療改革

二、結合社會力全面體檢醫療環境

三、回歸醫療事業非營利本質

四、促進台灣建立公開、透明的醫療體制

五、協助建立有利於施行正確醫療之環境

六、敦促醫療品質提升,保障病患權益

 

 

 

民間發聲的醫療改革

                                                                                                                                                                       創會董事長  張苙雲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人們共同經驗到的是醫療品質的低落和醫療過程的粗糙。求醫上的不放心,有能力的,就拉關係、講人情。沒有關係好講時,送個禮,看能不能讓自己心安些。再不行,若不能「貨比三家」,就只好自求多福。醫院和醫師怪健保不合理、怪病人愛吃藥、愛看病、愛指揮醫師。政府官員也出來幫腔,要民眾自制,要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要民眾不要逛醫院診所,不要把醫院看成社交場所,不要貪小便宜。病看好了,也就忍過去了。若沒看好,出了人命,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抬棺撒冥紙,背後多少怨氣和委屈?進入司法程序後,無論是醫療鑑定,或是司法判決,不僅曠日費時,更殘酷的是,可以討回公道的把握有多少都不知道。

政府官員和醫界有識之士不是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醫學教育、醫療倫理、醫療品質管制以及全民健保的檢討等,都是回應的方向。坦白的說,這些方向不是不對,而是不足。不良的執業環境,挫折失望加誘惑,使得上游的教育訓練,不能產生持續效果,道德倫理的訴求,往往知易行難。有鑑於此,醫療改革基金會的關注焦點是醫療環境,企望促成的是能讓每位醫師都有成為良醫機會的醫療環境,讓醫界清流成為主流。

醫療環境的改善,能期待政府嗎?當然,政府施政,影響深遠。但是,政府官員有他們即存的思考框架,有他們的「考量」,諸多考量之下,民眾的利益未必能冒的出頭。

醫療環境的改善,能期待醫界自律嗎?當然,他們之所以稱為專業,就是因為有能力自律。但是,醫界自身即是個各方利益的綜合體。單就醫療人員的利益就未必和醫療管理者一致。大醫院小診所之間的緊張關係也不是新聞。形成共識難,妥協之間,有餘力照顧民眾的權益嗎?這些結構上的現實困境,使得民眾不能期待政府官員和醫界能「自動」顧及民眾的權益。

醫療改革基金會關懷的是常民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意識到民眾發聲之醫療改革的迫切性與必要性。我們不僅理解存在於政府和醫界的種種結構上的困境,我們也認識到不斷地指責不能解決問題。

醫療改革基金會抱持著理解的態度,不是與任何個人作對,不是與醫界作對,更不是與政府作對。而是策略性的讓民眾角度的思考凝聚、發聲。讓政府、醫界和民眾之間出現平衡的三角關係,讓三方有平等對話的機會,讓民眾在諸多相關政策和決定上,不再缺席。深深企昐因著我們的努力,促成品質和正義的醫療環境,而造成民眾、醫界和政府的三贏。

這個使命讓許多人願意投入他們十年的時光,你,願意加入嗎?



插畫:2006健康年曆 by Mr.Lyon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