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手術同意書評比   衛生署版本倒數第一

醫改會提新版本  期遏止浮濫手術亂象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7 月 3 日召開「刀下留心,術前 3 思-手術同意書評比」記者會,比較台灣、英國和澳洲的手術同意書內容。結果仿照衛生署版本的台大、台北榮總、三總等醫學中心,因其同意書內容連基本的手術適應症1、風險與併發症說明都沒有,同列評比版本中的「倒數第 1 名」。長庚醫院同意書內容也是「零零落落」,不過因為比衛生署版多做了一點風險與併發症的說明,所以成為「倒數第 2 名」。澳洲版則因其說明詳盡,成為當天評比版本中的第 1 名。

被醫改會評定為較理想的澳洲版本,在各項資訊給予上,遠多於台灣的衛生署版和長庚醫院版。醫改會參考澳洲版本與國內醫療法、醫師法的規定後,提出了「民間版手術同意書格式」,要求衛生署盡快改革現行鑽法律漏洞、極之簡陋粗糙的署版手術同意書格式。

醫改會的民間版格式詳列了 12 項必要標示內容,包括:1. 各專科手術的適應症和必要性;2. 手術的方式和範圍;3. 手術與否的好處和壞處;4. 手術預估成功率;5. 手術可能的併發症和機率;6. 個人特定的手術危險;7. 併發症可能的處理方式和其危險;8. 醫院及醫療團隊在因應可能併發症與危險上,已經做什麼準備;9. 其他可能的治療方式和其危險;10. 手術預後狀況;11. 病人已充分瞭解並同意接受手術之聲明;12. 醫師已充分以病人或病家瞭解之方式說明手術相關事項之聲明。

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強調,衛生署除了需要趕快對手術同意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外,並要求醫療院所在讓病人簽署之前,給予病人一定天數以上的審閱評估期外2,同樣重要的是要求醫療院所手術同意書需一式四份,分別交給病人、醫師、健保局和醫院存檔,一方面杜絕少數醫療院所利用手術同意書資訊不清、病人和衛生主管單位都拿不到的缺失,美其名「醫療專業自主」,事實上卻長期誘導病人進行某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來賺取健保給付、讓無辜的病人飽受折磨。另一方面也可保護醫師,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張苙雲說,根據一份民國89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台灣每年約有二萬五千名婦女切除子宮,其中約有2成,即每年有 4,722 名婦女是在不恰當的醫療決策下切除子宮。另外一份在 1998 年以某大醫學中心子宮切除婦女為對象的研究則發現,約有 3 成的婦女在手術過後,對於手術診斷和切除範圍認知不正確。顯示台灣的手術前告知與手術決定隱藏眾多弊端。其他手術如人工關節置換、剖腹產等可能過多之問題,也早已引起社會關注。這些浮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還有許多「不必要的手術」一直在傷害病患。但因為病人沒有機會知道,加上衛生署不管手術同意書的弊病、健保局隱匿台灣各項手術執行數字,以致問題真實的嚴重度始終無法為社會所知。

基於此,醫改會對衛生署、健保局、醫界(專科醫學會、醫師公會和醫院)提出以下呼籲:

一、衛生署應(一)立刻邀集各專科醫學會訂定並上網公布各類手術施行臨床指引,讓民眾有機會瞭解;(二)參考民間團體提出之版本,盡快修訂並公布新的手術同意書格式,要求所有的醫療院所遵行,並一式四份,以杜絕不當手術與健保申報弊端;(三)存檔之手術同意書資料納入醫院評鑑。

二、健保局應完整公布台灣各項手術施行與申報相關數據,並與其他國家之數據進行交叉比較。針對施行比例高且無合理原因之手術別,則透過個別醫院、醫師檔案之分析,找出可能原因並加強監督與查弊。有違規之實者,公布醫師及院所名單。

三、醫界:(一)各專科醫學會和醫師公會應發揮專業自律功能,無須等待政府行動,即可參考教科書和專業文獻,自行公布各種手術施行臨床指引,約束所屬會員遵循;(二)醫療院所應建立「院內手術事前或事後審查機制」,定期討論個案之病理報告、手術適應症、手術紀錄等,如果發現問題個案,則對醫師做出必要輔導或懲處,以避免少數醫師行為影響醫院整體醫療品質。

至於民眾該如何在扭曲的醫療環境夾縫中爭取些微的「自保空間」呢?醫改會除鼓勵民眾在手術之前尋求不同醫師的「第二意見」外,更印製了「3思而後行,8問而後動-手術前須問」單張,提醒民眾接受手術之前記得3思8問,以保障自己的健康權益。該單張 8 月 1 日將放置於全國各便利商店,也歡迎有需要的民眾寄回郵信封到醫改會索取。

 

相關連結:「3思而後行,8問而後動—手術前須問」衛教單張

 

 

─────────────────────────────────

1. 指造成「非動手術不可的疾病及其症狀」。

2. 雖然是非緊急手術,但台灣現況往往是病人沒有充足時間可以細看手術同意書內容並深入詢問評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