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科技法律學院副院長林志潔 LIN Chih-Chieh - Carol Lin老師於1061003一大早風塵僕僕地從新竹北上來醫改會演講,分享對於財團法人醫院治理、法人犯罪、組織貪腐等議題的寶貴意見!
林志潔老師提醒大家,許多財團法人醫院的營收與資產規模遠比許多上櫃上市公司大許多,又享有減免稅負優惠及健保給付收入,但政府對其監理程度卻比公司法與證交法規範還低,應該要優先改革(閱讀全文)
一、針對§46提撥基礎兩個改變:當年度→前年度、醫務收入結餘→未受限稅後餘絀
依據這種設計,只有當醫院的(醫療+非醫療)總結餘是虧損,才有可能導致未來修法後醫院的提撥基礎反而減少,或是無法提撥。
但究竟有多少醫院會有這種隱憂或問題呢?
我們以現有最新也就是105年的醫院財報分析發現,
41家有設醫療院所的醫療財團法人之中,只有9家是醫院會出現提撥減少。代表把提撥基礎從醫療結餘改成總結餘的方向是對的(閱讀全文)
立院106/5/15晚間臨時變更議程,將攸關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治理及監督醫院盈餘是否真用在改善血汗醫護及醫療公益的《醫療法》修正案,排入本周三(106/5/17)的衛環會審查。長期推動搶救血汗醫護的醫改會、醫勞盟、醫勞小組、公醫時代、嘉基工會、北市聯醫工會、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職業衛生護理暨教育學會、公民與醫師協會等醫改民團緊急發起聯署,高分貝呼籲立委為民喉舌,將行政院版醫療法修正案「無罰則、不查帳、醫院老闆說了算」三大漏補起來,別讓《搶救血汗醫護條款》淪為空包彈(閱讀全文)
長庚風暴案越演越烈,從急診醫師辭職潮,延燒到醫院高層人事內鬥、醫管凌駕醫師專業尊嚴等重大爭議,影響財團法人醫院治理、急診醫療品質與醫事人力勞動條件甚鉅。從醫改會到各界都要求政府硬起來對長庚進行調查,但究竟政府該查些甚麼?難道只是看看班表、點點人頭,掌握有多少急診醫師離職嗎?醫改會帶您仔細了解,幫您深入剖析(閱讀全文)
拿走十分之一健保費用的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集體辭職事件,雖然院方試圖透過高層換人止血,衛福部也從最早的「評鑑降級」說,改口表示「離職不會隔日就走、緩衝期有1個月,8月再前往查核」,風波似乎就此收兵落幕。但醫改會認為本案重創急症醫療品質,政府不應「只拉弓,不射箭」而輕放醫院過關,含混帶過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醫師)
最近,為了避免醫師因醫療糾紛,進行防禦性醫療,衛福部將爭議多年的《醫療法》第82條修正草案,送到立法院審議;朝野立委同時也提出5個修正版本,日前以多個版本一起出委員會交由黨團協商。諸多版本看似有助於醫師免於刑事犯罪的恐懼,實則加劇醫病對立。因為真正該為醫療糾紛負責的是財團掌控的醫院,而不是醫師。所以不管是哪個版本通過,醫師、病人、社會大眾都是輸家,財團才是唯一贏家。(全文閱讀)
現正進行修法的《醫療法》,與曾在去年立法院會期提出修法並預期近期會再提出的《私立學校法》,相關性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公益性的財團法人概念的建立。由於「財團法人」必是公益團體,建議應正名為「公益法人」,並同步將「財團法人董事會」改稱為「公益法人董事會」。以避免名詞與語意的混淆,造成社會上許多曲解與衍生的問題,尤其是在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和學校財團法人私立大學的問題與爭議。...(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