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證責任倒置真是助長濫訟的毒藥嗎?而醫糾去刑化,真的是解決醫糾的萬靈丹嗎? 其實,與其噴口水爭辯民事重大醫療瑕疵之舉證責任在哪一方,或是醫糾是否應該去刑化,其思維都還陷在司法訴訟泥淖裡打轉,無助解決當前的醫糾難題。因為醫療爭議只要走上漫長的司法訴訟之路,最後都是醫病法三輸,可謂是下下策。Read More
明天,就在明天,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要審查《醫療法》有關財團法人醫院管理的修正條文。只要你未來有機會上醫院,這個法案就跟你有關。
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是一群人為了醫療公共性的理想,拿出錢來成立的。醫院的盈餘,不像是公司一樣分給股東,而是成為繼續營運的資本。因此財團法人醫院,不是以賺錢為最高宗旨。而是讓社會上因為有了這家醫院,醫療更普及便利,民眾就醫的權益受保障....(閱讀全文)
(本文內容刊載於 106.5.16 蘋果論壇報,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
健保署於三月推出電子轉診系統,希望能夠方便病人從基層轉往醫院就診時,能夠順利掛號,不必到了醫院還要排隊很久,有時排了半天,還不一定能掛上號。而且不少醫院有些熱門醫師,一號難求,經常掛到超限,還要加號,讓醫師從一大早,看到下午三、四點。醫師看得精疲力盡,甚至沒有午休用餐的時間!病人也因「三長兩短」-掛號排隊「長」、候診時間「長」、領藥等候「長」,以及看診時間「短」、醫生的話「短」,等得火冒三丈。好不容易「氣沖沖」的進門診,稍有誤會,就容易發生衝突。(閱讀全文)
本文內容刊載於 106.3.7 民報【醫病平台】 ,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
邱宜君曾任物理治療師、醫改會研究員、《自由時報》及《康健雜誌》記者;然而,即便同時具有醫療背景、醫改知識與媒體資訊,居家生產這條路上,也撞得頭破血流,曾被醫療人員視為「異類」、「不理性」,被酸言冷語對待,留下恐佈陰影。所幸,第二胎找到與助產師合作的醫院,在溫馨的氣氛與心情中,全家一起迎接新成員,連同生頭胎的創傷,一併被療癒。目前投身「生產改革行動聯盟」推動工作的她,寫下了二度生產,由血淚到歡笑的經歷與轉變,亦是台灣生產革命道路上,最寫實的縮影--溫柔生產沒有固定的格式,不論怎麼生,女人最需要的是知識、尊重,和耐心的陪伴。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