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抬頭挺胸,勇敢站立(張苙雲/醫改會董事、創會董事長)

 

抬頭挺胸,勇敢站立

 

做為創會的成員,十八年來我一直很坦然地面對三個事實:第一,大部份台灣民眾沒聽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簡稱醫改會) 這個名號;第二,就算聽過醫改會這個名號,大部份人因著掛有「基金會」三個字,想當然將之視為受政府經費支持的政府外圍組織,不然就是某大企業的白手套;第三,不認識醫改會是什麼,遑論「知道」醫改會在做什麼以及做了些什麼,更不知道醫改會已經為自己做了什麼,捐款支持醫改會的一直是小眾中的小眾。

 

但是,直白地說:

醫改會同仁並不是很在乎醫改會的名號有多響亮;醫改會同仁最為在乎的是,醫改會倡議的議題能否讓全體民眾受惠。

Read More

醫改十七載呵護著台灣(劉梅君/醫改會董事、前董事長)

醫改十七載呵護著台灣

 

捐款支持社會公益組織,是生死大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存姿態!

 

凡人皆懼死亡,姑且不引古人這句「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之浩然正氣的胸懷,因為那種境界與情懷,對許多人而言,只能仰之彌高,既懼死,但卻少有人自問:怎樣才算「活著」?剛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中「韓流」發威,私忖跟眾人活著很抑鬱的狀態,可能脫不了關係!亦即找不到意義的活著,剩下的僅是呼吸,這是我們期待的人生嗎?但可以用選票來改變抑鬱之存活狀態的機會,並非日常,而需幾年的等待,但往往最後的結局仍是等待落空,因為政客選前的承諾,常流於煽情的話術。因此,有沒有一種改變抑鬱之存活狀態的方法,最終等來的是真真切切的改變?

 

Read More

【名家專欄】選擇適當藥品減少護理師忙中出錯(沈麗娟/台大藥學專業學院院長)

 

選擇適當藥品 減少護理師忙中出錯

 

在醫院照顧病人的流程中,護理師負起第一線的責任,「點滴滴完了」、「點滴不順機器在叫」、「現在病人發燒,要不要來看一下」,上班時護理師雙手是停不下來的,不是照顧病人就是寫病歷報告,相當辛苦。

 

最近慈濟醫院護理師原本要為病人打入生理食鹽水卻誤打入尿液一事,其實是可以從藥品選擇最初的源頭加以預防。早在十年前,台大醫院要準備第一次國際評鑑時,為減少護理師從食鹽水大瓶點滴中抽取所造成的錯誤及汙染,便希望能夠引進國外已長期使用的單一包裝、預先充填的生理食鹽水注射針筒。雖然當時沒有藥廠進口該產品,所幸國內藥廠呼應台大醫院護理師的需求,於二○○九年即開發出預先充填生理食鹽水的注射針筒,就是希望能夠以一次性使用、簡化步驟,以減少錯誤及汙染,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藥品的成本較高,且其非健保給付的品項。

 

Read More

【名家專欄】我們都是病友(楊志良/醫改會董事、病友聯盟理事長)

在病人知和選擇的權利方面,歷經多年努力,也有很大進步。一九九九年可拿到就醫費用明細;二千年末期病人可選擇緩和安寧療法,不再急救;二○○六年開始享有獲得全部病歷權利;○九年經過醫改會長期努力,藥袋上相關資訊清清楚楚,包括醫師藥師姓名、商品名、學名、服用方法、主要功能及可能副作用等;一一年末期病人有拒絕治療及呼吸器拔除等權利,眾病友不再需要為了醫療產業生存,任由醫療體系擺布。
Read More

【醫改圖書室】自己的健康,「藥」自我把關 (王梅影 / 醫改會執行長)

  醫改會二○○一年成立以來,觀察到台灣存在諸多用藥安全議題,僅一一%的民眾知道自己吃的藥名是什麼、在藥房即可買到的指示藥卻標示不清、高達七成老人擔心多科重複用藥、老人用藥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二至七倍等。日本與台灣同樣面臨醫藥分業推動緩慢、藥師專業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加上健保「以藥補醫」導致藥費支出過高,以及人口快速老化且健保財務挑戰等陣痛歷程,讓日本藥學專家深井良祐所著《你吃的藥為何無效》分享的經驗更顯珍貴,值得大家一讀。(閱讀全文)

Read More

【名家專欄】是美容還是醫療?醫美糾紛與《醫療法》修正(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醫美糾紛常引起社會關注,而立法院也剛於去年底通過《醫療法》修正,目的似在將醫療的民、刑責合理化,讓醫事人員無後顧之憂。惟如此的修法,果能避免無謂的醫療訴訟,實未可知,而如醫美行為,能否適用此等規範,也有疑問。

詳見全文

Read More

【名家論壇】從病人安全談知情告知與麻醉合併症(詹廖明義/病人安全文化塾)

         年初有連續好幾篇媒體新聞,是針對醫美診所的麻醉品質堪憂做報導,目的是希望能喚醒民眾對麻醉風險應有的警覺性。 其實在台灣,這些亂象早已存在多年,不準備在此重複論述,只是希望民眾能藉此警惕自己懂得擔憂,另一方面也期待麻醉專業人士能善盡告知的義務,以免當合併症不幸出現時,因未事先告知而惹出糾紛。

        作者身為麻醉醫師,曾在日本執醫多年。除了對日本的水準有充分瞭解以外,又是一個病人安全理想家,所以長久以來,對台灣官版手術/麻醉同意書之說明內容,一直都覺得過於簡單而看不習慣。

                                                           

Read More

【名家專欄】不負責任的政院版醫爭法(林志潔/交大法學院特聘教授)

行政院版本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一出爐,著實令人傻眼,而立法院竟不打算開公聽會而強度關山。

詳見全文

Read More

【名家專欄】是美容還是醫療?醫美糾紛與《醫療法》修正(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醫美糾紛常引起社會關注,而立法院也剛於去年底通過《醫療法》修正,目的似在將醫療的民、刑責合理化,讓醫事人員無後顧之憂。惟如此的修法,果能避免無謂的醫療訴訟,實未可知,而如醫美行為,能否適用此等規範,也有疑問。

不管是民事還是刑事責任,過失成立的前提,乃以行為人於結果發生是否有注意義務為判斷。惟注意義務會隨著每個人的行業、環境、地域等有所不同,故其內容就不可能於法律中明文,只能委由司法者於具體個案為判斷,這就不能免於因法官不同的差別對待。此外......(詳見全文

 

 

Read More

【名家專欄】鼓勵主動揭露醫療錯誤 (北醫醫管所教授 楊哲銘)

洗腎並不是特別危險的流程,但是繼台大醫院之後,醫療錯誤的爆料卻不斷,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到成大附設醫院,該如何看待這些醫療疏失事件?

近來先是台大醫院爆發血液透析管路接錯的醫療錯誤,原本洗腎機應該要接上無菌逆滲透水的管路,卻接到自來水管,共有6名加護病房洗腎患者受到影響。事故曝光後,台大醫院表示異常事件均會進行通報,醫院在第一時間已坦承疏失主動告知病人及家屬,且多次開會檢討並懲處失職人員。台北市衛生局經專家會議調查,認為操作人員確有疏失,對台大開罰10萬元。

Read More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