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居家醫療計畫上路,讓醫師到家幫行動不便者看病!
潘柏翰(醫改會研究員)
生病已是非常辛苦的事,若再加上因為行動不便無法到醫療院所就醫,更是苦不堪言;健保自 2015 年開辦〈居家醫療整合照護〉,也就是所謂的「在宅醫療」,讓醫師到府為居住於無電梯公寓的獨居失能老人、罕病、行動障礙病患,由專責團隊提供西醫看診開藥、聯絡社區藥局幫忙送藥到府,以及 24 小時的緊急醫療電話諮詢,讓醫療服務能夠送進不便外出就醫的民眾家中,讓病人安心在家療養,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性住院」。
健保居家醫療計畫上路,讓醫師到家幫行動不便者看病!
潘柏翰(醫改會研究員)
生病已是非常辛苦的事,若再加上因為行動不便無法到醫療院所就醫,更是苦不堪言;健保自 2015 年開辦〈居家醫療整合照護〉,也就是所謂的「在宅醫療」,讓醫師到府為居住於無電梯公寓的獨居失能老人、罕病、行動障礙病患,由專責團隊提供西醫看診開藥、聯絡社區藥局幫忙送藥到府,以及 24 小時的緊急醫療電話諮詢,讓醫療服務能夠送進不便外出就醫的民眾家中,讓病人安心在家療養,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性住院」。
健康存摺篇一
自我健康管理好幫手
用健保卡就能自己上網查用藥及健檢紀錄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隨著社會養生風氣興盛,大家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但該怎麼有效的進行健康管理呢?
醫療廣告亂吸睛(金),政府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春節領完年終獎金,當網站出現「限時優惠」、「開幕價」之醫美、健檢專案促銷,常會讓人忍不住掏出荷包來犒賞自己。但千萬要小心別誤入陷阱!
就醫隱私維護新規上路,五大NG窘況別再露!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醫改會依據媒體報導及民眾申訴案件,發現病人就醫時易遇到以下五大NG狀況(如表),讓病人隱私全都露。
就醫隱私不保的「五大NG」窘況
善用健保「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幫忙解決末期醫療難題!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生老病死如同四季,是人生必經過程。當摯愛的家人罹病走到生命末期, 大家常慌了方寸,而選擇搶救到底,最後卻經歷「一拼命、二拖磨、三懊悔」的無效醫療三部曲。
醫改會提醒面對末期醫療選擇徬徨無助時,可開口請醫護團隊幫忙安排健保給付的「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讓醫護團隊與所有家屬坐下來溝通交談,解答病家的疑慮與擔憂,做出最適合的末期醫療計畫。會議後可進一步安排安寧緩和療護、協助完成病人心願、減少末期承受之苦痛,讓病人尊嚴善終、生死兩相安。
弱勢家庭就醫困難時,可找各地衛福部醫院幫忙!
趙孟捷(醫改會研究員)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清寒邊緣戶因其社經地位,使得自身健康狀況較一般人差,特別需要更周全的醫療照護。但健保開辦後,民眾就醫時繳交各種掛號費、部分負擔及自費,往往造成弱勢家庭就醫障礙;但遇到各類就醫困難時,卻往往不知優先找那些醫院幫忙。
醫改會提醒弱勢家庭就醫有困難時,可優先利用二十家衛福部醫院推動的「中低收入戶暨弱勢家庭健康照顧計畫」來幫忙。申請後個管師會幫忙評估需求,提供健康促進或疾病照護,並結合社會福利資源,以減少社區內弱勢家庭的就醫障礙。
醫美篇三
醫美雷射前,記得簽署衛福部版同意書自保
趙孟捷(醫改會研究員)
近來醫美雷射超夯,各種雷射淨膚、美白、除紋消斑等招攬廣告花招百出,給了民眾變美的綺麗幻想而怦然心動!但美麗的背後卻隱藏了許多「不能說的風險」,醫改會接獲雷射後產生燙傷或破相等醫糾也逐年激增。
不只動刀手術才簽同意書 醫美雷射也有官版同意書
監督醫院評鑑及醫療品質弊端,全民一起來!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現行醫療環境,民眾已享有自由選擇就醫的權利,但有關民眾關心醫療品質的反應管道卻相對缺乏。遇到掛號掛不到、醫護人力不足、苦等不到病床等困擾;或是有時候遇到態度不佳的醫護人員,向醫院反應卻得不到正向的回應,更是許多病家共同的心聲。
就醫隱私權系列五
醫護不得任意以手機拍攝手術病人及上傳臉書!
辜智芬(醫改會研究員)
台東發生某醫院的護理師以手機拍攝正進行心導管手術病人,並上傳臉書,同事還按讚留言,涉及侵害病人隱私而引發各界譁然。究竟台灣對於住院或手術室之病人隱私有何具體的保障?病人可以向誰求助呢?
居家病人「卡痰」時,誰來抽痰?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需長期療養或失能的病人返家後,如出現「卡痰」時,家屬常一個頭兩個大。幫忙抽痰時,常因技術不熟而手忙腳亂。請看護幫忙又擔心品質參差不齊而增加感染、缺氧風險。家屬可以向誰求助呢?醫改會提供幾招聰明選項:
一、善用出院準備服務
出院返家前,可請社工室或護理站安排出院準備服務,及早學習抽痰技巧、備妥器材或轉介社區資源,準備妥當再安心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