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電子報第 121 期
醫改會呼籲修法,遏止「財團法人醫院」淪為「財團」醫院
2014/03/26 出刊
醫改會呼籲修法,遏止「財團法人醫院」淪為「財團」醫院
2014/03/26 出刊
本 期 焦 點
- 火 線 話 題
- 更 正 啟 事
- 醫 改 新 聞
- 醫 改 新 聞 集 錦
- 深 度 論 壇
- 火 線 話 題
- 聰 明 就 醫
- 贊 助 醫 改
- 感謝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
贊助。
醫改會呼籲修法,遏止「財團法人醫院」淪為「財團」醫院
醫改會繼去年底揭露八成(三十二家)財團法人醫院有盈餘,卻僅十八家須繳稅,更有人力經費比率下降等疑慮後,十九日再召開「財團法人醫院 ≠ 財團醫院」記者會,指醫院藉由「散財童子」、「萬年包租公」、「金主變債主」、「裙帶外包」四大手法,每年與原捐贈財團進行上億元的交易,綿密複雜程度宛如「白色蜘蛛網」,讓外界難以監督。但負責把關的醫院董監事會,卻常出現「董監互換型」、「一手遮天型」、「董事變股東」、「國王人馬型」等四類型問題導致治理失靈。醫改會呼籲立院及衛福部硬起來再修《醫療法》,由政府指派常駐公益監察人、票選基層員工及社區代表入董事會,以破除醫院經營亂象。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財團法人醫院設立時,捐贈者已享抵稅優惠,所以醫院屬於社會資產。但法規規範太鬆散,加上社會的誤解,讓醫院被視為財團財產,實質掌控或當成集團事業投資經營籌碼。難怪越來越多財團或教會爭相籌設醫院,財團法人醫院越蓋越大間。
超級投報率—捐千萬成立醫院,保證母企業每年有上億元生意可做
以某家「企業型」醫院為例(如附件一),四十年前由企業捐助一千萬元成立,如今醫院已累計超過一百億元資產規模。但進一步分析醫院財務,竟有 33.6 億向原捐助財團借貸之負債(佔總資產 33.1%),等於是財團掌握醫院的金脈銀根。另方面,醫院一年有 3.4 億資金以房租、利息或外包等關係人交易,流入該財團口袋,使得當年僅捐一千萬的母企業,保證每年有上億元生意可做,投報率超高,讓外界不免有「公資源變家天下」的疑慮。
醫改會根據近三年財報及衛福部網站之財報審查委員意見分析發現,財團法人醫院亂象,主要源自於關係人交易如「白色蜘蛛網」難稽核、董事會治理淪「黑色橡皮章」常失靈兩大弊端。
若以五大企業型的財團法人醫院為例,一〇一年度財報所列與原捐助人或董事會成員之關係交易密集、金額龐大,宛如「白色蜘蛛網」,光憑公開財報根本無法監督是否合理或有無不當交易的事實,這還不包括檯面下的關係人交易。醫改會根據衛福部財報審查與訪視意見內容發現,醫院關係人交易存在「散財童子型」、「萬年包租公」、「金主變債主」、「裙帶外包型」四大爭議類型(附件二)。
劉梅君說,這些關係人交易手法,例如醫院每年捐出上億元給相關醫學院導致醫院由盈轉虧,究竟是利益輸送,還是友情資源挹注,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仿照教育部管理私校掏空的稽核機制,由政府派出常駐的公益監察人來把關。可惜醫改會去年提出後,衛福部至今仍毫無作為。
「醫院治理失靈」四大類型,董事會淪為黑色橡皮圖章
劉梅君表示,在政府管理法制「先天失調」的狀況下,財團法人醫院的董監事會成為唯一可以把關監督的治理機制。但醫改會卻發現,財團法人醫院的董事會治理卻常出現四種弊端,往往讓董事會淪為橡皮圖章(附件三):
一、董監互換型:董事、監察人長期由同批人馬擔任,改選時則由部分董事與監察人互換職務,猶如同批球員裁判互換,導致董監制衡角色失靈;
二、一手遮天型:又可稱「吾皇萬歲型」。董事會對於重大投資借貸或醫療發展決策,往往未充分討論,逕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少數被延攬的賢達與醫界大老也難發揮功能;
三、董事變股東型:原始捐助人或發起醫師擔任董事時,仍有「錯把捐助當成投資」、「誤將董事當持分股東」等觀念,藉由出租建物與土地給醫院來「回收投資獲利」;
四、國王人馬型:董事會組成由原捐助企業之關係人掌控。當醫院持有關係人企業高額股票時,常導致誰掌握董事會就具有對企業集團的實質影響力,使得原捐助集團更不願意放棄醫院董事席次,應屬於社會資產的醫院,變相形成「財團自家醫院」。
一、董監互換型:董事、監察人長期由同批人馬擔任,改選時則由部分董事與監察人互換職務,猶如同批球員裁判互換,導致董監制衡角色失靈;
二、一手遮天型:又可稱「吾皇萬歲型」。董事會對於重大投資借貸或醫療發展決策,往往未充分討論,逕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少數被延攬的賢達與醫界大老也難發揮功能;
三、董事變股東型:原始捐助人或發起醫師擔任董事時,仍有「錯把捐助當成投資」、「誤將董事當持分股東」等觀念,藉由出租建物與土地給醫院來「回收投資獲利」;
四、國王人馬型:董事會組成由原捐助企業之關係人掌控。當醫院持有關係人企業高額股票時,常導致誰掌握董事會就具有對企業集團的實質影響力,使得原捐助集團更不願意放棄醫院董事席次,應屬於社會資產的醫院,變相形成「財團自家醫院」。
《醫療法》僅增訂「萬年董事更替條款」,難斷「家天下醫院」亂象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現行醫療法雖有明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組成與連任規範,去年立院也在醫療法增訂「萬年董事更替」條款,要求每屆更替三分之一;但醫改會認為這些改革根本未打中要害。
例如「董監互換型」的醫院還是可藉董監互換、球員裁判互輪之模式,符合每屆更替三分之一規定,繼續由同批人馬長期把持。「國王人馬型」的醫院,則可每次都只換「外部客卿」型董事,或是怎麼換都是由集團不同高階成員出任。劉淑瓊直言,修法擴大增列票選基層員工代表、社區或病友代表參與董事會、政府指派常駐公益監察人,才是真正切斷「家天下醫院」的改革關鍵。
劉淑瓊進一步指出,對照美日等國對非營利醫院之治理制度,台灣不只是「螺絲鬆了」,而是慘到「歸組攏無鎖螺絲」(附件四)!例如美國紐澤西州規定,非營利醫院應對大眾揭露董事會成員身分、利害關係與關係人交易,公布醫院之利益迴避政策與條款,並揭露陳報給國稅局的完整財報(990 財報)。反觀台灣醫院網站多不見董事會名單與利益揭露,衛福部要求的財報也只見其董事會成員姓名,但卻無法了解其背景與代表角色,缺乏自我利益揭露資訊,更未明定利益迴避政策,難怪社會大眾很難放心將財團法人醫院如此重要的社會資產,交由「黑色橡皮章式」的董事會管理。
醫改會籲政府修《財團法人法》,責成法務機關啟動醫院反貪腐機制
劉淑瓊說,各國早就根據國際透明組織對貪腐的定義:「濫用受委託的權力謀取私利」,將醫院等非營利組織的貪腐列為重要防弊任務。醫院治理與防弊不僅是醫改重點,更是攸關健保體系能否順利推展的關鍵。從法律觀點,醫療財團法人在法律上被認定是有其權利義務主體的團體組織,若董事會利用不當關係人交易將法人的錢洗出去,造成法人損害,等同於違背託付、掏空公司,恐有違反背信罪(刑法第 342 條)之虞。
在衛福部向來與醫院經營者關係密切而無法善盡管理的現況下,醫改會主張,法務機關如廉政署等應該跟上國際潮流,建立醫療財團法人防貪之監督機制;行政院也必須盡快提出《財團法人法》,以強化財團法人之治理與規範,別讓財團法人醫院成為衛福部管不動、法務機關無心管、其他部會無法可管的三不管地帶,淪為「社會貪腐的溫床」和「健保財務的毒瘤」。
更正啟事
有關本會 103 年 3 月 19 日「財團法人醫院不等於財團醫院」記者會新聞稿之附件二,提及依據 100 年財報審查意見,指出振興醫院捐贈上億元給婦聯基金會乙事,經振興醫院提醒及本會向主管機關查證結果,該意見係審查委員誤將婦聯基金會捐款給振興醫院,當成振興醫院之捐贈支出,振興醫院已於 101 年 11 月 27 日去函給衛福部更正,衛福部於 101 年 12 月 17 日回函並同意備查,並更新 100 年度公開財報揭露此更正意見,惟本會未於記者會前再次查證。爰此,振興醫院並無捐贈上億元給婦聯基金會,本會已修改本會網站之新聞稿附件內容,並於網站及相關訊息管道更正,敬請各界諒察,並對造成振興醫院困擾,表達誠摯歉意。
盈餘回流自家財團 醫院成賺錢工具
公視晚間新聞 2013/12/25 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台北報導
(感謝公視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感謝公視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部分財團法人醫院、恐怕成為財團賺錢的自家財產!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調查發現,財團法人醫院慣用「裙帶外包」等手法,還讓董事會成為「國王人馬」,每年從醫院回流財團金額高達 3.4 億元,因此呼籲衛福部應盡快修改醫療法,以杜絕醫院經營亂象⋯(閱讀全文)
捐款、租賃、借貸收息… 財團法人醫院盈餘私藏無法管
自由時報 2014/03/2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感謝自由時報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感謝自由時報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醫改會昨日公開指控部分財團法人醫院以捐款、租賃、借貸收息等手法,將公益性質濃厚的醫療獲利,進入財團企業或是特定組織,沒用來提升醫療品質,也沒改善醫事人力的勞動條件⋯(閱讀全文)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中央社 2014/03/19 記者陳清芳/台北報導
(感謝中央社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感謝中央社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醫改會今天披露,財團藉由散財童子、萬年包租公、金主變債主等手法,把財團法人醫院盈餘藏起來,造成醫療人員血汗亂象⋯(閱讀全文)
「別讓『財團法人醫院』淪為『財團』醫院」記者會新聞集錦
感謝各大媒體報導,一同關懷醫療品質。截至 2014/03/20,計有 29 則相關新聞報導:
中央通訊社 | ||
中央社 | 陳清芳 |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
衛福部:財團法人醫院有法監督 | ||
醫改會批財團醫院成私利工具 | ||
平面媒體 | ||
中時 | 朱芳瑤 | 醫改會質疑醫院董事會全自家人馬 |
黃世麒 | 醫改會籲修法 避免醫院財團化 | |
自由時報 | 洪素卿 | 捐款、租賃、借貸收息… 財團法人醫院盈餘私藏無法管 |
聯合報 | 吳佳珍 | 醫改會:財團法人醫院兩大弊端 |
聯合晚報 | 黃玉芳 | 醫改會質疑財團實質掌控醫院 |
陳麗婷 | 遭醫改會點名醫院回應依法辦理 | |
黃玉芳 | 「收租、捐款醫院成財團金雞母」 | |
李樹人 黃玉芳 陳麗婷 |
財團金雞母? 被點名醫院:捐款合法 | |
蘋果 | 蔡明樺 | 財團醫院被爆盈餘捐母公司 |
台灣醒報 | 李昀澔 | 法人醫院董事很畸形民團籲修法 |
醫院獲利 不應回流母企業財團 | ||
大紀元 | 施芝吟 | 台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籲衛福部正視 |
現代保險 | 周采萱 | 財團法人醫院淪為財團生財工具? |
電子媒體 | ||
公視 |
賴淑敏 徐啟峰 |
盈餘回流自家財團醫院成賺錢工具 |
華視 | 陳鈞凱 | 捐千萬賺億!開醫院超級投報率 醫改會疑關係人利益輸送 |
客家電視台 | - | 盈餘回流自家財團 醫院成賺錢工具 |
廣播媒體 | ||
中央廣播電台 | 引述報導 | 醫院藏獲利 醫改會揭財團手法 |
網路媒體 | ||
健康世界網 | 呂維振 | 財團法人醫院關係人交易圖 |
大醫院財團化 問題在董事會 | ||
健康醫療網 | 張郁梵 | 醫院成金雞母?醫改會批公資源變家天下 |
新網新聞網 | 麻念台 | 捐千萬賺上億財團開醫院超級投報率錢真好賺 |
Nownews | 陳鈞凱 | 捐千萬賺億!開醫院超級投報率醫改會疑關係人利益輸送 |
iCare 愛健康網 | 台北訊 | 醫改會:速修醫療法!遏止「財團法人醫院」淪「財團」醫院! |
回應醫改會訴求,長庚聲明:向來謹守法令!善盡社會責任! | ||
衛福部:醫療財團法人有三層監督機制,可昭公信! | ||
苦勞網 | - | 醫改會呼籲速修《醫療法》 遏止 「財團法人醫院」淪為「財團」醫院 |
103 年 2 月醫改新聞集錦
醫改會 2 月份共接受媒體採訪 12 次,受訪的主題包括醫療品質 2 則、醫病關係 1 則、用藥安全 1 則、全民健保 3 則、教育宣導 5 則。媒體報導露出成果部分,計有 6 則醫改新聞、2 則專題,合計 8 則報導露出,完整紀錄請參考⋯(閱讀全文)
醫院改革 不能再等了
楊志良(醫改會董事、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教授)

醫院運作有兩件事需立即改革:一、要求落實新的醫院醫事人力設置標準、並符合勞基法;二、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不能再任由少數人把持,以增加結餘、擴充版圖、自肥為經營目標。否則有錢還不好好辦事,是罪過。⋯(閱讀全文)
別讓公立醫院淪為「功利醫院」
劉梅君(醫改會董事長)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近日部立醫院發放獎金、撤換萬年院長新聞上報,再度觸發公立醫院改革呼聲。醫改會認為真正的改革核心,不該只爭論醫院財務經營績效是否虧損、該不該發績效獎金,或將院長全部換過一輪;而應重新定位公立醫院的角色使命⋯(閱讀全文)

居家病人「卡痰」時,誰來抽痰?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需長期療養或失能的病人返家後,如出現「卡痰」時,家屬常一個頭兩個大。幫忙抽痰時,常因技術不熟而手忙腳亂。請看護幫忙又擔心品質參差不齊而增加感染、缺氧風險。家屬可以向誰求助呢?醫改會提供幾招聰明選項⋯(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