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醫改

08 7 月
0

DRGS 的爭議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楊志良)

DRGs 的爭議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從勞保時代,台灣就開始探討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制度,至少有卅年以上的歷史,且前後修訂了多個版本。二○一○年在本人任內拍板實施第一階段,共有一五五項。DRGs是支付醫院住院服務的制度,一般人不太關切。目前要實施第二階段,醫界有不同意見,受到矚目。
DRGs 最主要的精神有二,一是重訂醫院「產品」,二是明確區分保險人(健保署)與醫院在費用及醫療品質上的責任。
從病患或保險人角度觀,醫院應提供的產品是什麼?是把盲腸炎的病人病灶割除康復回家、是讓產婦正常分娩母子平安、是為病患替換關節得以正常行走、是摘除白內障恢復視力…。
Read More
25 6 月
0

「泡泡龍」罕病,還是嬰兒燙傷?談正向坦承醫糾

「泡泡龍」罕病,還是嬰兒燙傷?
談正向坦承醫糾
朱顯光(醫改會研發組長)
日前南部某婦產科醫院發生剛出生的嬰兒被抱去洗澡後,下半身皮膚出現嚴重水泡,經轉送醫學中心後診斷為熱水燙傷所致。家屬質疑醫院沒在第一時間坦承是在洗澡時燙傷,還疑似傳達寶寶可能是得「泡泡龍症」罕病,因而鬧上媒體。
依據中華日報報導,院方數日後坦承疏失且承諾負責,並澄清「泡泡龍症」是溝通上的誤會,已獲得病家諒解,寶寶也轉危為安。我們欣見這件病安事件能快速落幕,也無意論斷對錯責任;但希望能藉機討論,該如何正向面對醫療爭議,特別是學習國外行之多年作法,納入醫糾處理機制當中,讓醫糾早日落幕,以免醫病雙輸或二次傷害。
Read More
25 6 月
0

「創造醫病雙贏之醫糾調處機制」圓桌論壇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贊助)

「創造醫病雙贏之醫糾調處機制」圓桌論壇


辜智芬、張雅婷(醫改會研究員)

本會自創會以來,每年約受理 450-500 件爭議事件;深感訴訟恐曠日廢時並造成醫病之間產生不信任關係,故力倡醫療爭議能透過非訟化機制處理,使醫病傷害降至最低。

Read More
25 6 月
0

《醫糾法》最新修法動態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贊助)
《醫糾法》最新修法動態
張雅婷(醫改會研究員)
從去年十月二十四日再次討論保留待議的醫糾法案,討論一整天,僅初審通過六條條文,接著醫糾法案就像進入生長停滯期,直到今年五月,隨著太陽花學運結束後,醫糾法案再次排入立法院衛環會的議程當中,並順利在五月八日下午將過去保留之條文,取得多數委員同意初審通過,而當日藍綠兩黨較無共識的醫療事故補償財源條文,經五月二十九日朝野協商取得共識,讓醫糾法案送出委員會,邁向三讀。
Read More
25 6 月
0

遇到醫療糾紛該怎麼辦?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贊助)
遇到醫療糾紛該怎麼辦?
張雅婷(醫改會研究員)
有病求醫,每個人不就是希望將疾病治癒或是有效緩解症狀,倘若當醫療的結果不如預期時,醫療糾紛與醫病衝突可能就浮上檯面。早年協助醫療糾紛處理的資訊不多,加上媒體報導民眾灑冥紙抬棺的抗議,讓大眾誤以為如果遇到醫療糾紛,只能抬棺抗議或提告,最後總往往是醫病雙輸。
Read More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