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超、朱顯光(醫改會研究員、研究員兼發言人)
感謝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贊助
一、針對政府的回應
政府回應(摘要) |
醫改會再回應 |
|
衛福部 |
醫事司副司長廖崑富表示: 診所的自有比例僅約4成,租賃比例高,且就算是自有建物,也可能是買現成建物,要求改做無障礙空間確實有難度1。
|
1. 為落實國際身權公約(CRPD)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營建署早已規定無論面積大小的銀行、超商,還有300平方公尺以上的餐飲店或500平方公尺以上的補習班等等都應設置無障礙設施。相信這些業者也都是租賃或買現成建物居多,診所並無特別之處,既然餐飲店等其他業者能做到,診所沒理由不努力推動! 2. 其實根據營建署訂定之「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替代改善計畫作業程序及認定原則」,本就對於因為既有建築結構或設施設備等限制,設置無障礙設施有困難者,可有替代方案處理。例如該原則第11點彈性規定,如果既有建物無法做到100分標準,可先做到符合身權法第57條規範,使身障者可「自主」進出及使用建物,也就是俗稱「均標(80分)」的標準;或是做到以各種方式「支援」身障者,也就是俗稱「低標(60分)」標準。所以就算是既有建物,也應該逐步改善或另案處理,請衛福部千萬別拿診所多為租賃或購買現成建物當擋箭牌! 3. 內政部營建署早在105年就曾為落實國際身權公約(CRPD)、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及回應民間團體訴求,規劃將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以上的大型診所納入無障礙設施適用範圍,這相對於其他業別已是最寬鬆的標準,竟也遭醫界反對,令人難以接受。畢竟行動不便者或許可以不去超商或餐飲店,但卻不能不去就醫看診,如果政府要推分級醫療讓大家別跑大醫院,就該優先規定補強診所無障礙設施。 |
醫事司副司長廖崑富表示: 政府現行要求常有障礙者出入的復健科診所應具備無障礙空間,也持續鼓勵其他科別診所能跟進,政府有提供改建補助1。 |
|
|
醫事司副司長廖崑富表示: 未來可推動無障礙診所認證;對於可查詢無障礙診所的APP被批評內容相當不友善,未來會加以優化改善2。 |
|
|
國民健康署 |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受訪表示:
|
|
台南市 |
台南市長黃偉哲臉書留言回應: 本市衛生局曾接到衛生福利部通知調查醫療機構無障礙設施情形,後續尙未有輔導的公文或設置標準之規定。惟物理及職能治療所在設置標準中有明白規範無障礙設施。 至於分級醫療係由健保署主導4。 |
|
二、針對醫界的回應
醫界回應 |
醫改會再回應 |
---|---|
基層診所接受媒體採訪的回應 「我們想要改但是空間不夠啊!可能要裝一個扶手,正在討論…」5 |
很高興看到有診所受訪時回應,已經正在討論如何改善,例如先趕緊先加個扶手,解決行動不便者進入診所的路障。 |
基層醫師在臉書的回應
|
|
資料來源:
1. 108.05.22中央社陳偉婷報導〈身障就醫很有礙 民團:健保APP帶路錯誤多〉。
2. 108.05.22中廣戎華儀報導〈醫改會調查 達3無障礙診所指標5縣市掛0〉。
3. 108.05.22聯合報簡浩正報導〈無障礙診所達標低 國健署年底推友善診所計畫〉。
4. 108.05.26 黃偉哲臉書
5. 108.05.22台視新聞報導〈8成診所沒"無障礙友善環境" 醫改會籲中央建置〉
6. 108.05.23 Apa kabar 智鈞醫師臉書
三、各界回響
迴響一:《人間福報》百年筆陣論壇
【建構友善環境 獎勵無障礙診所】--陳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醫改會公布診所無障礙就醫環境體檢報告,兼具無障礙通道、廁所及溝通三項指標,僅占全國健保西醫診所百分之五,台北等五縣市掛零,身障者及行動不便的老人大呼「看病好難」。
營造友善醫療環境,利於身障或年長者就醫,政府及醫療院所均責無旁貸。目前醫學或地區醫院,大都已實施無障礙就醫環境,但與多數民眾關係更密切的診所,因屬個人開設,可能因經費及場所等問題,實施有困難。
針對通道及廁所等硬體的無障礙環境,主管機關得以獎勵或優惠方式,鼓勵診所盡量設立,否則,應該提出身障者及老年人看診的協助措施,避免求診無門。
關於無障礙溝通部分,如有手語或其他母語溝通,有助於發現病患的主訴內容,各衛生機關或診所間,可成立人才互通的平台,隨時因應需求,強化醫病間溝通,確實對症下藥,建構友善的診所。
(引用來源:人間福報)
迴響二:行動不便者的臉書回應:
記得有次感冒了,也是有台階,進不去,我請護士出來拿健保卡,請醫生直接出來幫我們看診拿藥,看牙科時,是醫生出來幫把輪椅抬進去,想想真的是很無奈。
迴響三:屏東縣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詹智鈞醫師臉書分享
我們與醫師的距離…
____________________
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詹智鈞就以自己患者的抱怨為例,直說就算患者想在家裡附近回診,但診所的那道門就是進不去,成為最遙遠的距離;除了行動上的障礙,詹智鈞認為,語言上的障礙也是當前問題,他指出屏東有許多外籍看護,為了方便看診,他還特地去學印尼語。詹智鈞說:『(原音)就醫時,家裡的人有時候也不見得會來,溝通上就很困擾,我為這個還去學印尼話,家屬聽到問,你怎麼會講,我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我是為了跟移工好好溝通。』
參考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8%A8%BA%E6%89%80%E7%84%A1%E9%9A…
(引用來源:Apa kabar 智鈞醫師)
迴響四: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臉書社團【隨意自在,所行無礙】分享
其實,復康車使用最頻繁的都還是去就醫。想想看,如果慢性病、復健這種長期的複診可以轉到社區診所,省下來的不只是就醫的便利性,還有交通資源與障礙者和家人的時間成本。更不要說感冒、牙痛這種突然的不舒服,在社區就醫有多重要了。醫療分級若沒有診所無障礙,根本不可能落實呀~~
(引用來源:隨意自在,所行無礙)

延伸閱讀:
(一) 衛福部106年《分級醫療策略》
(二) 新聞稿:〈「無障礙診所」承諾跳票,恐讓分級醫療「行」不「通」記者會〉
(三) 媒體報導:「無障礙診所」承諾跳票,恐讓分級醫療「行」不「通」!記者會新聞集錦
(四) 聰明就醫:政府<無障礙診所名單>健保自費傻傻分不清,醫改會整理報你知!
(五) 聰明就醫:醫改會教您認識「無障礙友善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