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電子報第 138 期
醫改會調查:83% 醫糾病家未見醫院主動關懷及說明
2015/06/29 出刊
醫改會調查:83% 醫糾病家未見醫院主動關懷及說明
2015/06/29 出刊
醫改會調查:83% 醫糾病家未見醫院主動關懷及說明
潘柏翰(醫改會研究員)
備受矚目的《醫糾法》,在部分醫界主張全面擱置的情勢下,最後仍未能在 104 年 6 月 16 日立院會期休會前完成立法。對此有人認為,就算沒有醫糾法,草案中原本設計「強化院內關懷」等機制已推動多年,仍可持續落實而不受影響。但醫改會最新的調查卻顯示,這兩年遇到醫糾的病家,八成未接受到醫院主動啟動關懷小組說明與協助善後,實讓人擔憂醫糾法遭擱置後,醫院對於醫糾病家主動關懷及說明之機制恐難真正落實。
國內外研究都顯示,不過是醫療風險或疏失,發生後如果醫院能主動啟動關懷與說明,滿足病家當下最希望得知的即是事實真相以及情緒安撫之需求,有助於建立醫病互信,讓事件在院內就能解決,減少醫病雙方走上法庭的可能。日本經驗也顯示,院方如果願意制度化培訓與引進跨專業的關懷員,往往是避免「有溝沒通」的重要關鍵。
因此,醫糾法草案特別將第二章明訂為「醫療糾紛說明、溝通及關懷」。其中第 4 條規定,一百床以上醫院應設置醫療糾紛關懷小組,於事件發生時二個工作日內,負責向病家說明、溝通,並提供協助及關懷服務;小組成員應包含法律、醫學、心理、社會工作及地方主管機關人員。
醫糾法遭擱置後,有人認為醫院評鑑第 1.7.10 早就明定:「對於病人或家屬的意見、抱怨、申訴設有專責單位或人員處理,並明訂處理流程」。所以沒醫糾法醫院本來就會進行院內主動關懷及處理。但這說法醫改會不是很認同,因為如果醫院評鑑這麼有效,醫糾問題這幾年不會越演越烈。
另有人認為,101 年醫糾法開始審議時,許多醫院或地區就已經開始培訓關懷員,就算未來沒有法律規定醫院一定要做,應該仍可形成風潮,逐步落實到每家醫院。但我們也聽到幾位醫法界的前輩憂心表示,醫院派員受訓後,未必代表醫院就有成立草案精神與規格的關懷小組,有的醫院是觀望等法通過,才會考慮如實運作。
對此,醫改會特於 104 年 6 月啟動調查,回去抽樣追蹤過去一年半之間(大概是法案開始審議、院內關懷訓練起步的時間至今),曾向醫改會求助醫糾個案,詢問是否接受過醫院的關懷與協助。結果發現:
1. 83% 病家表示,事件發生後,院方並沒有派員來關懷或協助。
2. 13% 病家表示,醫院有派人來關懷或協助,但不知道是否為院內醫糾關懷小組(對方也未表明)。
3. 僅 4% 病家表示,院方有派員主動說明與關懷,並表明為院內關懷小組或關懷員。

4. 針對有接觸到院方派員(不論是否為關懷小組)關懷或協助的醫糾病家,更進一步訪問發現,病家對於院方關懷與說明的滿意度僅 50%(包含非常滿意與滿意)。
5. 病家不滿意院方關懷與說明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清楚說明發生什麼事」、「很難找到人(指關懷專員)」、「時間拖很久」等三大原因。

調查結果反映了醫院內的關懷機制仍不到位或仍需改善,也未如部分人士所說已經做得不錯。沒有法源的情況下,也很難督促醫院真心推動,甚至可能前功盡棄。醫改會呼籲,建立醫糾關懷等非訟化處理機制幾乎是多數團體的共識,千萬別因為醫糾法有關補償部分之爭議而陪葬,仍應儘速在下會期立法,對醫病法三方都有利。
*本計畫由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贊助,特申謝忱。
醫改會聲明稿:立法讓「調解取代訴訟」,平撫醫病共同的痛苦!

醫改會呼籲應先通過具共識之《醫糾處理法》章節,《補償法》則待未來新法上路後通報之實證數據,再據以規劃補償範圍與分攤比例,切莫空等萬靈丹式的「完美法案」,坐視醫病爭訟永無寧日⋯(閱讀全文)
醫改會出席醫事法學會主辦「醫糾法研討會」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醫事法學會於東吳法學院舉辦「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研討會,醫改會獲邀報告,呼籲不應將醫糾法窄化成補償法,才能真正讓醫糾從不可承受之重,走向醫病雙贏的黎明契機⋯(閱讀全文)
醫改投書:政府病急亂投醫 難解急診壅塞
余天佑、朱顯光(醫改會研究員、副執行長)
政府呼籲急診就醫前,利用「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健保行動快譯通App」及「健保0800開診查詢專線」查詢,避免去壅塞之醫院。但筆者可說是該服務「最忠實」的使用大戶,實在無法認同其有引導民眾就醫分流的效果⋯(閱讀全文)
《醫糾法》爭議大家談
-醫療事故補償與醫療專業:兩條平行線?(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 吳全峰)
-訴訟解決醫療糾紛 是下下策(真理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吳景欽)
-別讓真相淹沒在口水中(和信醫院院長 黃達夫)
-醫療糾紛的結如何解?(門諾醫院行政副院長 周恬弘)
-訴訟解決醫療糾紛 是下下策(真理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吳景欽)
-別讓真相淹沒在口水中(和信醫院院長 黃達夫)
-醫療糾紛的結如何解?(門諾醫院行政副院長 周恬弘)
如何因應急診壅塞
胡勝川(慈濟醫院教授)
引起急診壅塞的最大原因是,太多的病人住不進醫院在急診留觀室待床,而不是急診來太多不危急的病人,這些病人大多在急診看診完就可以回去,不會增加急診留觀的人數,至於造成急診壅塞的原因大致歸類為以下十種⋯(閱讀全文)
健保居家醫療計畫上路,讓醫師到家幫行動不便者看病!
潘柏翰(醫改會研究員)
醫生能到家幫行動不便者看診嗎?健保已開辦〈居家醫療整合照護〉,也就是「在宅醫療」,讓醫師到府為居住於無電梯公寓的獨居失能老人、罕病、行動障礙病患,由專責團隊提供西醫看診開藥、藥局送藥到府、24小時諮詢電話⋯(閱讀全文)
自我健康管理好幫手
用健保卡就能自己上網查用藥及健檢紀錄
用健保卡就能自己上網查用藥及健檢紀錄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健康存摺原本只開放使用自然人憑證下載, 104年5月更進一步,民眾使用健保卡下載「嘛也通」。健康存摺紀錄您過去一年看了哪些醫生、醫生的診斷、用藥及檢查紀錄大家趕快用健保卡上網去當自我的「健康管理師」!⋯(閱讀全文)
醫改會財務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