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電子報第 134 期
就醫隱私維護新規上路,醫改會盼「五大NG」別再露!
2015/02/25 出刊
就醫隱私維護新規上路,醫改會盼「五大NG」別再露!
2015/02/25 出刊

就醫隱私維護新規上路,醫改會盼「五大NG」別再露!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病人就醫時,常因為治療、檢查需要而出現衣不蔽體、露出私密部位的尷尬畫面,也很擔心討論個人病情之對話,被他人聽到或在毫不知情下被拍照/錄影/錄音,甚至慘遭不當轉貼或利用,過去也發生許多爭議新聞事件(如表一)。
表一、近年新聞事件表
時間 | 事件 | 資料來源 |
---|---|---|
2014/07 | 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日前接到醫師給的檢驗單,請她幫一名休克的男病患進行精液檢驗,她將單子拍照上傳臉書,護理團體認為護理師的行為不妥須改進,院方也表示會議處違規人員。 | 蘋果日報 |
2014/03 | 台東馬偕分院護理師以手機拍攝正進行心導管手術病人,並上傳臉書,同事還按讚留言,涉及侵害病人隱私而引發各界譁然。 | 蘋果日報 |
2013/02 | 八十五歲老婦因肺炎住進中國醫大醫院,兒子為她更衣時,一名女老師帶著七、八名實習護士進病房,稱要裝導尿管,便直接對袒露胸部的重病老婦示範教學。 | 蘋果日報 |
2012/01 | 高雄市陳姓女大生,在國軍高雄總醫院開刀房實習時,在臉書張貼「每次開刀雙手沾滿病人的血時都很有快感」。 | 蘋果日報 |
2011/07 | 新北市亞東醫院護理師將一名切腹男子肚破腸流照張貼於網路上,留言:「好久沒看到我喜歡的人體了」。 | Nownews |
雖然衛福部於九十八年九月十日頒布過「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但其他如住院、手術、檢查等未有任何相關隱私保障規範。從醫改會接獲之申訴案及相關新聞報導,發現隨著手機拍照、隱藏式錄影機推陳出新及社群網站發達,發現常出現病人就醫隱私不保的五大NG狀況(如表二)。而這些NG狀況更常出現在門診以外的場合,卻無相關規範管理,讓醫療隱私把關做半套,甚至醫院也疏於督導管理。
表二、就醫隱私不保的五大NG狀況
➊ 醫生以「行醫紀錄器」私錄 |
![]() |
➋ 以手機拍攝手術病人上傳 FB | |
➌ 開刀或生產時有實習生觀摩* | |
➍ 住院裝導尿管被當示範教學* | |
➎ MRI 檢查時無更衣室可換裝 |
經醫改會發函呼籲訂立更嚴謹的規範( 點看),以及林淑芬、田秋堇、陳節如等立委於立法院衛環會審查一〇四年總預算提案要求,終於促成衛福部正式公告應將「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擴展為全院就醫適用,讓病人隱私保障更進一步,也算是重要的醫改成果。修正重點包括:
一、將醫療隱私權維護規範由「門診」擴大到「全院」。
二、檢查處置之場所,應至少有布簾隔開,並儘量設置個別房間。
三、錄音或錄影,應先徵得同意。
四、醫療院所應訂定隱私權保護之具體規定、申訴程序及完備各種設施或物品。
五、呼喚病人,應顧慮其權利及尊嚴。
最後,我們提醒醫護人員,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條之一對於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訂有刑責。違反醫療法第七十二條也規定,不得無故洩漏病人病情或健康資訊,違者將依醫療法第一〇三條處五至廿五萬元罰款。也呼籲民眾應注意學會善用這些隱私規範自保,別讓隱私曝光的五大NG窘況發生在自己身上。
延伸閱讀:
-醫療機構醫療隱私維護規範修正對照表
-醫療機構醫療隱私維護規範修正對照表
病歷中文化是醫、病及健保三贏的政策
劉梅君(醫改會董事長)
我們並沒有要求百分百完全中文化,也贊成書寫病歷時,遇有專業名詞仍可保留原文。台灣醫療現場很普遍「三長兩短」,醫病充分溝通成了奢望,因而病歷以中文清楚書寫,可協助醫病雙方釐清⋯(閱讀全文)
病歷改革大家談
一、病歷中文化不只是醫師的責任(黃嵩立教授)
二、我為什麼使用國台語書寫病歷(洪惠風醫師)
三、病歷中文化立意好,提升品質才是關鍵(黃達夫院長)
四、病歷中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姚念慈法官)
五、邁向共鳴且深刻的精神科「中文」病歷(張廷碩醫師)
二、我為什麼使用國台語書寫病歷(洪惠風醫師)
三、病歷中文化立意好,提升品質才是關鍵(黃達夫院長)
四、病歷中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姚念慈法官)
五、邁向共鳴且深刻的精神科「中文」病歷(張廷碩醫師)
安寧療護 亞洲第一的真相
吳育政(大林慈濟醫師)
筆者在醫界工作多年,每天所見所聞的安寧療護情況,總覺得這真的是亞洲第一嗎?台灣安寧療護真的勝過瑞典、日本等先進國家嗎?忘掉這項亞洲第一的評比。真相是,目前在台灣想要善終,尤其是在家善終,其實還很難⋯(閱讀全文)
官員及醫界說:藥袋已經中文化,真的嗎?!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近期病歷改革的論戰中,衛福部及醫師全聯會都在官網聲明強調,從九十九年起就以推動藥袋採「中英文並列」來保障病人知情權。暫先不管病歷中文化,既然官方及全聯會都把「中英文並列」藥袋拿出來講,是否就保證落實,特別是診所藥袋⋯

各國安寧資源配置比一比
趙孟捷、辜智芬(醫改會研究員
歐洲安寧白皮書(White Paper on standards and norms for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in Europe)提供了安寧療護涵蓋準則,當歐洲各國都在朝這些指標邁進,衛福部還在宣揚臺灣為亞洲第一這項奇蹟…


「醫師納勞基法」會議紀錄大公開
李芸婷(醫改會研究員)
衛福部召開的會議中,連葉金川及陳榮基等大老都覺得納入勞基法很重要且不宜久拖(拖九年)。但醫院協會及醫師公會的立場呢?⋯(欲知詳情,請點看官版會議紀錄)
「SOS!林佳龍市長 請救命」,及林佳龍市長回應
劉淑瓊、辜智芬(醫改會執行長、研究員)
「財團法人」醫院?「財團家族」醫院?!
劉淑瓊(醫改會執行長)
趙孟捷、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趙孟捷、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別把健保補充保費不公複製到長照保險!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由消費者觀點談 DRGs 實施之影響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等病床」是醫療民怨之首,醫改會的「老人就醫痛苦」全國民調也顯示,二十四%高齡病家遇過疑似還沒康復就被通知要出院或轉院。DRG 上路後,實有必要進一步監測這些民怨或痛苦,特別是醫院技術性關床或複雜病患等床滯留問題。⋯(閱讀全文)
大專志工看醫改
喬潔瓊(政大社工所)
來醫改會之前,以為會是一個很嚴肅、批判、超理性的機構。沒想到第一天,就被同事們的熱情、友善嚇到,這可能就是所謂醫改會的「溫和」吧。工作久了,更感受到這是一個敬業、專注、有信念的團隊⋯(閱讀全文)

(圖中為本文作者)
投入醫改,改變未來!
您支持且認同醫改會的理念嗎?您具有改革的熱情與助他的人格特質嗎?您是主動積極,具獨立作業能力,且樂觀合群,願意溝通、學習嗎?歡迎加入醫改會大家庭,為台灣醫療環境的正義共同盡一份心力。醫改會徵求專職工作伙伴數名(點看招募介紹)
延伸閱讀:回首醫改之旅-醫改會工作經驗分享
醫改會財務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