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電子報第 132 期
醫病五溝通 向無效醫療說 STOP
2014/12/24 出刊
醫病五溝通 向無效醫療說 STOP
2014/12/24 出刊
本 期 焦 點
- 主 題 報 導
- 醫 改 看 新 聞
- 不要「一路救到掛」 向無效醫療說 STOP(蘋果動新聞)
- 醫改會:八成民眾不願臨終還硬救(中央社)
- 一路救到掛?人生最後一哩路 八成六國人寧棄無效醫療(NOWnews)
- 醫 改 迴 響
- 醫 改 新 聞 集 錦
- 深 度 論 壇
- 看 圖 學 醫 改
- 聰 明 就 醫
- 醫 改 民 調
- 贊 助 醫 改
醫病五溝通 向無效醫療說 STOP
醫改會於十一日召開「向無效醫療說 STOP」記者會,公布民調指出,近九成民眾希望生命末期能尊嚴善終,不要無效醫療苦痛拖磨;並推出《醫病五溝通》衛教摺頁,教導病家學會與醫師溝通末期醫療抉擇,問對問題,完成「尊嚴善終莫拖磨」的心願。

據健保統計,一〇二年每一百位死前曾住院者,有卅二位死前最後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二十天、每人次健保費用高達廿九萬元。但這種「一路救到掛」的末期維生醫療,究竟是延長病人壽命,還是徒增瀕死前的「痛苦餘命」呢?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說,依據「人生期末考」民調顯示,一〇九九位填答者中,百分之八十六選擇「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少呼吸一天、一個月也願意」,也就是選擇無憾善終而非忍受延命的痛苦。對照之前媒體調查,九成重症醫師認為無效醫療是「家屬不放手」。劉梅君認為,不放手背後的真相,其實是面對生死善終考題時,徬徨無助的病家不知如何放手(不了解什麼時候放手,該怎麼放手)。加上生死關頭的病情討論常發生「醫病溝通落差」,以致讓末期病人不明就理地服用「死亡套餐」,插管、洗腎、強心針…一路搶救到掛。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認為,末期病家在面對危急情況時,因大部分沒有預立自主醫療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簡稱 ACP),一旦聽到醫師慣常說的:「每個人狀況不同,很難預測,但沒試怎麼知道?」、「要不要給阿公一個機會,再拚拚看」等話語,家屬並不能意會到病人其實正承受無效醫療,更不知道所要付出的痛苦代價,相對於所延長的生命完全不成比例,以致於因會錯意而不敢放手。
醫改會認為,民調中多數人期待適時放手以能善終,但現行健保論量計酬制度卻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而不是積極提供諮詢幫助病家抉擇何時該放手。另外在專業不對等下,病家並不知道怎麼問對問題。
醫改會呼籲健保署參考美加兩國健保支付 ACP 諮詢費之作法,設計更完備的「健保好命善終給付」政策,以取代「一路救到掛」的無效醫療;同時製作衛教影片請醫療團隊播放給家屬觀看,協助病家了解無效醫療的真相,讓家屬坦然且安心的放手,還給病人尊嚴善終的基本人權。
不要「一路救到掛」 向無效醫療說 STOP
蘋果日報 2014/12/11 沈能元報導
(感謝蘋果日報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感謝蘋果日報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家人不了解如何放手,讓末期病患「一路救到掛」,無法順利善終。醫改會公布最新統計,約八成六民眾願意選擇善終,減少病痛折磨,但近一成民眾卻不知如何決定…(閱讀全文)
醫改會:八成民眾不願臨終還硬救
中央社 2014/12/11 陳清芳報導
(感謝中央社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感謝中央社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醫改會正副執行長劉淑瓊和陳芙媺都有對末期病患難以放手、天人交戰的親身經驗,例如病人要不要插管時,從醫院得到的答案是「又還沒有敗血」,或是「有救,為何不插管?」這些訊息讓家屬根本不知道是否就是應該放手⋯(閱讀全文)
一路救到掛?人生最後一哩路 八成六國人寧棄無效醫療
NOWnews 2014/12/11 陳鈞凱報導
(感謝 NOWnews 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感謝 NOWnews 授權本會轉載新聞)
醫改會經驗顯示,不少末期病人不明就理地服用「死亡套餐」,從插管、洗腎到強心針,對於高齡重症末期病人採取積極治療,反而增加更多併發症、醫糾風險⋯(閱讀全文)

各界對無效醫療的心聲與迴響
◎ 健康達人網呂主編:想到那些躺在病床看似沒反應的病人,插著呼吸器卻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意識,想一想就知道恐怖與可悲之處。(引自健康達人網)
◎ 北醫安寧科吳森棋醫師:贊同醫改會所提現行意願書可增列選項,先嘗試維生治療一段時間後,若病情未改善,再停止撤除維生儀器之建議,較符民情及臨床做法(引自醒報)
◎ 網友 Tom Stone:很多明明就不能動、看不明、聽不清了,整天只能癱在床上、吃流質食物,這種生活真的沒尊嚴,就別讓他們延續痛苦了吧。(引自蘋果留言板)
◎ 網友 Jeremy Huang:醫改會辛苦了!無效醫療很難廢,因為醫店靠這大賺其錢,發揮人體殘餘價值(引自蘋果留言)
◎ 健保署醫管組長:已在研擬增加緩和醫療家庭諮詢的給付點數及諮詢次數(引自醒報)
◎ 北醫安寧科吳森棋醫師:贊同醫改會所提現行意願書可增列選項,先嘗試維生治療一段時間後,若病情未改善,再停止撤除維生儀器之建議,較符民情及臨床做法(引自醒報)
◎ 網友 Tom Stone:很多明明就不能動、看不明、聽不清了,整天只能癱在床上、吃流質食物,這種生活真的沒尊嚴,就別讓他們延續痛苦了吧。(引自蘋果留言板)
◎ 網友 Jeremy Huang:醫改會辛苦了!無效醫療很難廢,因為醫店靠這大賺其錢,發揮人體殘餘價值(引自蘋果留言)
◎ 健保署醫管組長:已在研擬增加緩和醫療家庭諮詢的給付點數及諮詢次數(引自醒報)
「向無效醫療說 STOP」記者會新聞集錦
感謝各大媒體報導,一同關懷醫療品質。截至 2014/12/20,計有 40 則相關新聞報導:
以上連結僅供參考,詳細新聞內容煩請洽各大媒體
無效醫療議題,專家怎麼看
- 跨越生死長河…安寧療護 還可更好(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 趙可式)
- 無效的醫療 有效的經營(大林慈濟醫院醫師 吳育政)
- 吳育政醫師蒞臨醫改會演講 探討無效醫療(YouTube)

醫改會教您問對問題,確保好命善終!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面對摯愛親人生命末期的治療,您是否有很多問題想請教主治醫師卻不知怎麼說出口?或好不容易問出口,卻得不到您想知道的答案?醫改會整理三個常見問法,告訴您究竟該「如何問」,才能得到做好命善終選擇的所需資訊!


善用健保「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幫忙解決末期醫療難題!
朱顯光(醫改會副執行長)
當摯愛的家人罹病走到生命末期, 如果不想慌了方寸而經歷「一拼、二磨、三悔」的無效醫療三部曲,醫改會建議可請醫護安排健保「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討論出適合的末期醫療計畫,讓病人尊嚴善終、生死兩相安。⋯(閱讀全文)
「生命價值」線上問卷得獎名單
感謝各界於十二月一日至八日熱情響應醫改「生命價值」民調,截至十二月八日,共一〇九九位民眾參與;茲公布以下二十位幸運民眾,可獲得下列獎品!
(本會將於十二月廿三日起開始電話通知得獎者名單,若於十二月卅一日前無法取得聯繫,將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獲獎品項 | 得獎者電話末五碼 |
「好命到終老」一書(作者簽名) 二名 | 34262、26957 |
「幻覺」一書 二名 | 52132、28700 |
「健康的騙局」一書 五名 | 96427、16061、80750、87039、47844 |
「藥安全」一書 五名 | 13914、96948、12396、74929、95011 |
精製印花桌巾 三名 | 28186、67312、41322 |
高級領帶 三名 | 36599、48661、49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