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醫改會有感】年輕 PGY 醫師眼中的醫改會(黃小慈醫師)

【參訪醫改會有感】

年輕 PGY 醫師眼中的醫改會

 

PGY學員 黃小慈醫師

之前對醫改會的了解,以為是監督醫師的,一開始有點抗拒甚至有點灰心,因為現在的醫病關係已經這麼緊繃了,醫師要做的事已經不只只是看病而已,還要做一堆行政工作、不斷重複的病情解釋、顧慮「服務」品質、因為健康保險制度而綁手綁腳的。在有限的時間裡,念書更新知識和陪伴家人的時間被壓縮,還要戰戰兢兢的在臨床上處理病患或家屬的心情和要求,避免醫療糾紛。那種心力交瘁的確澆熄不少當醫師的熱情。

經過這次參訪課程,了解醫改會創立的目的(監督政府)、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完成的貢獻及對醫療環境的改進(例如:藥袋的標明),深深的感到敬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貴團體做的不只是行動試著去改變,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去評估成果。很心疼各位學長姐的無私付出。服務對象不僅僅是民眾,也包括醫師團體,只要有醫療糾紛的疑慮,每通電話都是讓醫改會成長及挑戰的機會。

醫改會的角色不會直接介入個案的醫療糾紛案件的法律程序,但會幫助深入了解發生糾紛時,醫療、政府及民眾這三方面的現況澄清、醫師在執行醫療的局限、政府制度而造成醫療限制、民眾的需求及造成糾紛或誤會的心情。

醫改會的角色是擔任醫師、政府及民眾之間的橋梁。網站上有詳細介紹的電子檔,如果需要即可至醫改會領取紙本,但是看過紙本之後,覺得民眾如果不是目前遇到醫療疑慮或已走到糾紛的階段,是不會主動拿來看的,因為整本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民眾對於醫療的了解是要一天一天累積的,所以需要被動地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建立起正確的醫療觀念及政府的政策。這樣一來,在處理醫病關係問題時,會事半功倍。

在宣導的紙本或電子檔可以用漫畫的方式呈現,增加可近性。希望政府可以幫助在電視的宣導有這樣的資源,並漸漸讓民眾對醫療環境有所認識。不要到了真的出了醫療糾紛,在沒有心理建設且對醫療環境不了解的情況之下,對醫療人員或民眾造成心靈上,甚至肢體上的不可逆傷害。

醫改會收到民眾的投訴或醫療糾紛電話之後,經釐清和討論後,會向政府那裡反映並提出改進的方向和方式,然後政府人員會至醫師公會提出討論或可行性,經過幾年的討論,定下法規並執行,在一至兩年後,醫改會舉辦活動來驗收執行後的成果。似乎常是民眾醫改會政府醫師公會改革,是不是有雙向的經驗呢?即醫療人員醫改會政府民眾宣導。如此一來,醫病關係才會有進一大步,光靠已被壓榨的醫療人員去宣導,效用太渺小了。

很幸運有這個機會認識醫改會,很感謝您們,是您們讓民眾有機會好好了解醫療相關的事務,溝通的橋樑,扮演這麼重要的角色,您們真的辛苦了。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