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9.30 新聞稿一

醫院乾坤挪移大法 侵蝕健保財務
醫改會:醫院財報不公開 健保漲價怎麼談?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9 月 30 日召開記者會公布 33 家醫院營收數據,長庚醫院和馬偕醫院勇奪 91 年民營服務業營收淨額 100 大中的第 27 名和第 86 名。長庚該年純益率 20% 則在全國醫院中居冠[1],稅前純益達 67 億 4 千萬元。但純益率較高的醫院一定是最賺錢的醫院嗎?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表示「那可不一定」。因為有部份醫院透過乾坤挪移大法,包括:「付出高額租金」、「拿藥價差和醫材回扣」、不當使用「研發及社會服務費用」、「教學費用」等方式,已悄悄將醫院利潤流入母企業集團或私人口袋。所以醫改會強烈要求衛生署立刻公開所有財團法人醫院財務報表,否則在「健保費通企業財庫」的現況下,民眾和雇主都無法接受健保局再度調漲健保費。

從醫改會公開取得的醫院財務報表來看,不同類型的醫院因門住診服務取向、經營型態和營運體質不同,彼此不僅盈虧差距大,有的醫院在經營確實遭遇困難。但是上百億高營收的醫院也有4家以上,還有醫院營收淨額超越了聯發科技、富邦金控[2]等知名企業。

張苙雲語重心長地指出,台灣十年內醫院家數減少了將近三成,醫院間整併汰換的局勢十分驚人,私立醫院關閉了 167 家,但企業財團或資本家捐資的財團法人醫院家數卻從 24 家增加到 50 家,成長了一倍以上。醫改會質疑,作為非營利事業的財團法人醫院究竟有多少利潤?為何能夠擴張得如此迅速?為什麼衛生署進行的「財團法人醫療機構業務調查」結果不能公開讓大眾看個究竟?

張苙雲說,醫改會在 91 年健保雙漲時便主張改善健保財務問題應「先補破口袋,再掏民眾錢」,要求衛生署公開大型醫院財務資料,整頓醫療院所的醫療浪費問題。但結果衛生署卻消極的只在 91 年發文函請醫院「自願公開財務」,之後就再無積極作為。以致到目前為止,衛生署仍然只公開 15 家醫療院所 90 年的財務報表,只佔 90 年全國醫院總家數[3]的 2.4%,更無 91、92 年更新的財務資料。

由於明年健保費用可能再漲,為了釐清健保財務黑洞的真相,醫改會努力透過教育部、衛生署、主計處、中華徵信所和媒體等公開管道彙整醫院的財務資料,並諮詢醫療產業和會計專業人士協助解讀資料,從中醫改會發現醫院營運策略主要有六大類型,包括「陽光型醫院」、「專櫃型醫院」、「金雞母醫院」、「空殼子醫院」、「迷糊帳醫院」和「黑盒子醫院」(參閱附件 1-3)。除陽光型醫院外,外界對其他醫院的財務情況和營運情況都難窺究竟,更無從監督這些醫院的資金流動或收支餘絀的運用。

張苙雲說,目前總額制度下出現了「電腦鎖定藥費/號次」、「不當換藥」、「病患人球」等亂象,民眾深受其苦、滿肚子怨氣的情形下,第一線的醫師首當其衝成了病患指責的對象。但是真正決定醫院營運方式和財務調度策略的醫院經營者卻站在幕後,任憑受雇醫師承擔病患指責。張苙雲沈痛表示,部份醫院經營者巧施乾坤挪移手法,加上許多醫院不公開醫院完整財務報表的情形下,衛生署、健保局還醞釀要調漲健保費率,豈不是像瞎子摸象,如何討論健保該不該漲價?

醫改會強調,醫院能不能公開財務,攸關衛生署能不能準確訂定總額費用分配原則,調整健保支付來支應不同服務型態醫院的需求,並且有效監督健保醫療費用的支出。因此,醫改會強烈要求衛生署儘速公開醫院財務報表,讓醫院對健保被保險人負責,健保局也能藉此分析並訂定健保合理的費用政策及支付標準。使衛生署、醫院及民眾三方藉由醫院財務公開,能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理性討論健保費用的「收入該從哪裡來?」、「支出該往哪裡去?」。

 


[1] 馬偕醫院在中華徵信所的資料中並未公布純益率。
[2] 聯發科技 91 年營收淨額為 295 億元;富邦金控為 99 億 5 千萬元。
[3] 90 年全國醫院總家數為 637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