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醫改之旅-醫改會工作經驗分享(前醫改會研究員 張銘芳)

回首醫改之旅-醫改會工作經驗分享

 

張銘芳(前醫改會研究員)

明天之後,我就離開醫改會了。

這封信我寫了很久,一直都不知道怎麼表達,

真沒想到說再見的時候這麼早。







想到一年十個月前,我滿懷著期待與熱血加入醫改大家庭,青澀地寫信和大家自我介紹。

當時應該沒想到,這份工作,是這樣的刺激有趣。

在學生時代受到吳嘉苓老師的醫療社會學課程的啟發,

大開眼界發現醫療體制的種種問題與病患的弱勢,

也才明瞭運用社會學的觀點看現實社會的問題是這樣深刻且實用。



畢業時唯一的想法是去 NGO,也才這樣因緣巧合地進來醫改會。

能進入醫改會真的很幸運,

謝謝前人的努力,讓我們現在可以擁有龐大的資料庫和諮詢專家,

讓我們擁有一定的立足點,可以實際接觸立法和行政單位,切實監督和干預政策走向,

也因為這些歷史資料,讓我們隨時回頭看,每每更明確知道組織的目標與價值所在。



雖然挫折的時刻總是很多,尤其要突破自己原先的心理障礙和腦力障礙,

要學會研究、會諮詢、會辯論、會受訪、會寫稿……

還要經得起官方的冷眼冷語,及被某些利益團體的語言暴力。

但是,回頭看每個片段,

我驕傲於自己的投入、自己無畏於各方眼光說出經得起考驗的立論;

同時,我也深深以醫改會為傲,

就是這個組織的扎根深,踏實地走著每一步,

讓弱勢病患確實被看見、讓社會大眾的醫療弱勢得以有保障、

更讓部分醫界化干戈為玉帛,才有今天被人肯定的醫改會。



因為大學念了社會學,對於美好正義的樣貌有更多的嚮往,

但更多的時候是感受到結構的穩固、改變改革的困難。

謝謝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組織,

讓我發現社會問題雖然多,但是有改革就有進步的可能。

當然我也覺得應該要時時提醒自己,

既然是社會議題,就應該要學會辯論、喜歡辯論,

面對批評不該是積極否認,或害怕別人看見自身立論的缺失,

或許我若學會開放冷靜思考各方觀點,

會更能體會這究竟是既得利益者的說辭、實務工作者的侷限,

還是管理者的問題,或制度本身的缺失;

當然也有可能是一堆說也說不清楚的交叉困境。



要能分辨這些需要的是社會歷練過後的智慧和 INSIGHT。

不過我想,階段性任務和累積的知識洞見同樣重要,

依循著前人的步伐、與有志之士所見略同,

這也讓我打破了很多心理障礙,而想要不斷累積、變得更強。



雖然今日因為踏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而即將離開醫改會,

但對於自己在這裡習得的一切,仍非常珍惜。



期望未來仍有機會能再參與醫改。

醫改議題每一步走來都是舉步維艱、都是盤根錯節。

但能在醫改會工作,首先打開改革的眼界,卻是令人振奮的開始。

往後我也不確定自己會在何處。

但是,我期許自己永遠朝社會正義的方向努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