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自我成長的醫改歷程(台大社工系三年級 陳品元)

一段自我成長的醫改歷程

 

台大社工系三年級  陳品元

依稀記得第一次聽到醫改會是在大一上學期的秋天,那時候醫療社會工作這門課剛好有公開講座,邀請到佳育學姊分享醫療糾紛與家屬心聲,並播放一部與醫療糾紛有關的紀錄片《病房85033》,當時的我,對於影片內容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象,依稀記得「醫糾三寶」-雞蛋、冥紙和棺材吧!轉眼間來到了大三下,自己加入醫改會大專志工的行列,才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不論是在辦公室內協助行政庶務,或參與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會議、PGY訓練座談會、搶救急重症記者會、醫療糾紛立法原則與爭議座談會,了解到台灣的醫療環境疑似受到過度商品化與健保給付與支付問題導致的「六大皆空」的慘況,但在台灣仍有一群勇士們願意為台灣的醫療環境多一分改革的力量,這些寶貴的經驗是在課堂上所無法得到的。

在上學期的《社工與行銷》這堂課,淑瓊老師介紹成功的記者會應該要有「好標題」、「好內容」、「好訴求」、「好附件」、「好消化」等技巧。很幸運地,在投入醫改志工的工作中,實際協助醫改會記者會的運作,雖然只是擔任場佈志工,但短短兩個小時的記者會,除了讓我擴展視野外,對於台灣急重症醫療資源的狀況感到十分驚訝,淑瓊老師在記者會提到「同樣收了健保費,卻有著同卡不同命的遭遇,這樣公平嗎?」,這是生活在都會區的我,從未思考過的狀況,讓我不禁紅了眼眶!

猶記小時候,健保卡還是紙卡式的年代,因為需要常常做復健的關係,健保卡蓋滿章換卡到F卡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倘若我住在花東地區,是不是還得等待漫長的巡迴物理治療?用「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來形容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已經是冷飯熱炒、陳年議題,但多年下來,情況沒有大幅改善,而我想這就是醫改會每年召開近十場記者會的原因,倡議並不只是向媒體露出各種訊息,更重要的是讓大眾對於醫療議題產生自我覺醒的過程。

醫改會雖然是個只有六位員工的小型非營利組織,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座寶山,讓我更認識健康照護相關知識、議題操作,在擔任志工的期間,辦公室內三不五時都可以傳出歡樂的笑聲,這真的是很棒的倡議型機構!期許自己未來也能為台灣的醫療環境多盡一份心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