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於2022年2月16日參與吳玉琴委員舉行的「堅定支持衛福部預告診所無障礙設標」聯合記者會,與障礙者團體、社福團體共同呼籲,衛生福利部要堅守就醫公平,落實新設診所應建構基本無障礙友善設施之政策目標。

醫改會的執行長林雅惠指出,就醫無障礙的友善設施,不只是障礙者才會使用到,在少子化、超高齡化已為現在進行式的台灣,行動不便、推著娃娃車的就醫族群,估計至少占全國人口的1/5,面對人口結構的改變,無障礙需求大增,關係著就醫公平、病人安全,絕對不能與提升就醫友善環境脫勾。



「別讓就醫環境障礙,成為分級醫療阻礙」

衛福部早在2017年前調漲醫院門診部分負擔時,提出「分級醫療6大策略及配套措施」,其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量能」承諾要輔導診所規劃無障礙空間,引導民眾優先利用基層診所,避免未經轉診直接衝大醫院或急診。因此,2019-20年,衛福部也運用總額的品質保證保留款,鼓勵中醫、牙醫診所推動無障礙就醫環境。疫情期間,衛福部亦有獎勵診所提升無障礙環境。醫改會認為,透過鼓勵、輔導以及獎勵措施,針對既設診所的作法,目前也有陸續看到成效,截至去年8月,全台已有2,500家的診所參與友善無障礙診所計畫。未來也期待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診所,邁向友善就醫環境。

而本次「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修正,並未溯及既往,更換負責人也不用適用,僅針對未來每年新設約100家的診所,依面積規模、採分級管理。若診所的規模未達300平方公尺(此規模佔現有診所的9成3),考量過往醫界提出的空間、租賃等現實困境,規範條件包含主要出入口高低差未達35公分者,得以併設服務鈴之活動式斜坡板代之;廁所設置坐式馬桶的「兩側得設置活動式扶手」等。至於300至1,000平方公尺的診所,若有適用困難,也可以替代方案來改善;因此,其條件已比起「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公共建築物所規範的無障礙設施,更寬鬆、具彈性,也不應為外界曲解。



每年度的健保總額協商,不論政府、付費者或醫界均同意要「壯大基層」。醫改會認為,基層診所是社區照護非常重要的角色,若能因應現行高齡化社會與日益增加的無障礙就醫需求,來減少就醫障礙,更是增加民眾優先前往基層就醫,以及提升可近性的重要關鍵。打造一個讓老人、行動不方便者、娃娃車族等前往厝邊診所的友善就醫環境,不僅能夠壯大基層,也能有助於改變同卡不同命。

保障所有族群的基本就醫權利與落實分級醫療,是政府應努力推動的政策。自2013年「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範,不分用途新建或增建的公共建物皆須朝向全面無障礙化的9年後,本次釋出較寬鬆、彈性的預告草案,卻仍有許多醫療團體反彈,顯示無論是在公私協力的努力及溝通,甚至是無障礙權利的觀念布建,都還有進步的空間。醫改會呼籲衛福部,正視國人的健康權益,別讓就醫環境障礙,成為推動分級醫療阻礙。

相關連結:預告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九條草案 https://www.mohw.gov.tw/cp-18-64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