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對健保與醫療服務的期望
劉淑瓊(醫改會董事長)
(編按)本文為醫改會劉董事長接受台灣醫學會邀請,於「2015 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暨「臺灣醫學會第108屆總會學術演講會」發表演講之內容摘要。
健保實施 20 年來,降低就醫經濟障礙,避免國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社會資產與社會安全碁石。醫界在健保有限資源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守護國人健康,功不可沒;但隨人口快速老化、醫療成本上漲、健保財源吃緊及醫療營利化等挑戰,健保也面臨嚴峻考驗。
《康健》2015 年 6 月民調顯示,民眾對當前台灣醫療問題最擔心的就是健保無法永續經營以及健保費亂花;但如確實有需要,過半的民眾願意漲健保,更有 8-9 成的民眾信任醫師、支持家醫。究竟民眾對未來健保與醫療服務有何期盼?醫改會從民眾觀點出發,提出五點期望,希望醫病能在維繫健保永續經營前提下,攜手合作改革。
一、健保收費更公平,並確保健保永續經營
健保在總額框架下,受制於財源常捉襟見肘,長久下來恐影響醫療體系健全發展。究其因在於民眾付費意願在健保收費不公,未採家戶所得依據付費能力公平課徵等不公平合理「開源」手段下備受衝擊,也連帶影響付費者代表的態度。正本清源之道在於回歸家戶總所得並採收支連動。
二、健保錢用在刀口,導正傾斜的資源配置
每百位死前曾住院者,就有 32 位死前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 20 天、每人費用達 29 萬,健保應將資源投注在「好命善終給付」政策,而非「一路救到掛」的無效醫療。醫改會也發現 8 家醫學中心看過多門診初級照護輕症,讓健保每年多花 4 億元,急重難症病患的權益與醫療品質因而堪憂。
三、急重難症有人醫,拒絕偏鄉同卡不同命
醫改會調查發現「等病床」是醫療民怨之首,「老人就醫痛苦調查」也顯示,24% 高齡病家遇過疑似被趕出(轉)院;因此遇到急重難症有人、有床,是民眾最關心的重點。但醫改會卻發現 9 成急重症醫護反映人力不足、全年 4 千位急診一級病患等床超過二天。部分縣市更沒完整的五大急重症照護中心、甚至全台 35 鄉鎮為安寧死角等同卡不同命問題,都亟待解決。
四、民眾願意省健保,但配套及宣導先做好
民眾願意攜手守護健保資源,但從政府推動自我藥療、修法輕症急診自費、拒絕無效醫療、減少重複用藥等措施,政府須有更周全的配套與輔導。
五、醫院治理最關鍵,盈餘要補人力顧公益
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期待,把健保管理思維從醫院管理提升到醫院治理層次,從財報公開到強化醫院董事會組成與運作,讓基層醫護、社區病友進入董事會,確保醫院領到的健保費都能真正用在改善血汗人力與照護民眾,才有機會引導健保資源配置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