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急診壅塞 別學大禹爸爸治水
辜智芬、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面對這波流感爆發及大醫院急診一床難求所引發的醫療民怨,衛福部長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要研擬修《醫療法》,讓大醫院急診壅塞時可拒收病患,以達到強制分流效果,引發各方論戰。醫改會認為,解決大醫院急診滿水位,靠「拒收」外,也要有「分流」,雙管齊下,才能啟動改變的契機,否僅圍堵不足以疏通洪水,最後註定如大禹爸爸治水失敗。
急診壅塞早就不是新鮮事,流感只是照妖鏡
大醫院急診滿水位,早就不是新鮮事,流感爆發只是照妖鏡,讓政府未依法建立家醫群以落實分級醫療、醫院不重視急重難症人力血汗等沉痾一一現形。急診壅塞真正關鍵問題在於重症需要住院的病人上不去,在這波流感之前早就有 3 成重症病人無法於 6 小時內入住加護病房,以及檢傷 1、2 級的急重症病人在急診等床超過 2 天是家常便飯。依據醫改會調查,九成急重症醫護人員表示有遇過或聽過醫院在評鑑過後,因人力不足,加護病房技術性關床,導致重症病人滯留急診之情形。試想,如果平時急重症人力就已緊繃而無戰備備援人力配置,一遇到流感爆發而重症增多時,急診不塞爆崩盤才怪;也難怪政府明明盤點說還有許多加護病房,醫院卻「有病床沒人力」而無法再收病人。
調高自負額只是做半套,健保法 43、44 條應同步落實
此外,這波流感高峰期遇到春節及 228 連假,不少民眾是因為連假期間診所及小醫院都休診,只得往大醫院急診跑,不僅加重急診負荷,並恐造成交叉感染。常見的醫療民怨有:「當下就是很不舒服,不去看醫師,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我不能選擇生病的時間點,如果診所有開,我也知道哪間有開,我也不想去擠大醫院」等,如果政府早早就落實健保法 44 條規定,為落實轉診,應幫每個家庭建立一個家醫群團隊,並有假日輪值看診、24 小時諮詢專線及重症轉診聯繫安排等服務,讓民眾能症狀諮詢、知道該去哪裡就醫,甚至平時就能扮演提醒施打流感疫苗等防疫尖兵,民眾又何苦愛跑大醫院承擔更多感染風險呢?可惜家醫制度只淪為健保試辦計畫,醫改會調查也發現只有 18% 民眾知道可利用;醫界更只想做半套,只要求依照健保法 43 條提高自負額,卻不積極推動健保法 44 條所規定的論人計酬家醫群制度。
只想著幫台大等醫院急診「加鎖」,難解台灣無法落實分級醫療的枷鎖。與其大費周章修《醫療法》,不如趁 4 月醫學中心評鑑,深入查察急重症醫護人力落差;並依法落實健保法第 44 條論人計酬家醫制、假日輪值看診,才是整治急診滿水位最有效的基礎工程,進一步修法規範大醫院急診不收四、五級輕症之管控措施,才可能相輔相成而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