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決策黑箱  亟待監督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張苙雲

這幾年來經濟景氣不好,民眾就醫要面對的不僅是節節升高的「掛號費」與「自付費用」,而且還有年年喊漲的健保財務,卻不見健保服務品質有明顯提升。原本應該為全民「看管健保財源、購買健康照護」的健保局員工,卻可年年以優等國營「金融」事業的績效,年年領取高達四個月的年終獎金,大眾詬病已久。最近政府計劃修改《健保局組織條例》,將健保局改制為行政機關,以化解民怨。但是醫改會認為,健保局改制只能暫時降低民眾對高額年終獎金的不滿,卻無法解決健保體制亂象以提升績效,民眾對醫療費用與品質只會更加不滿,最後又是全民埋單、因小失大。

健保開辦十三年來,的確降低了許多弱勢民眾的就醫障礙。然而除了人口老化、必要的新藥與新科技外,醫療院所經營者多以利潤為導向,爭食健保資源大餅,造成醫療費用不合理地飛快膨脹。健保局在無法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合理成長的情況下,健保費率不但漲聲不斷,就醫自費問題更是越來越嚴重。

上述健保的問題,當然令社會大眾對健保局仍享有高額年終獎金無法認同。不過,若未考慮通盤的健保改革,單為年終獎金問題就急著推動健保局改制為行政機關,就如同「只吃速效錠,卻不探究病因」,不但無法對症下藥解決健保問題,更可能錯把改制當改革。 醫改會認為最該優先全面改革的其實是:健保局管理效能不彰、決策不透明、公民參與不足三大問題,以及衛生署底下嚴重傾斜的健保體制。

台灣的健保雖號稱「全民」健保,但體制運作上,全民既難以有效監督,更無法參與決策。相對於健保局僅六億的年終獎金,高達幾千億的健保黑箱決策機關,更應優先被拿出來檢討、改革。

決策過程有權無責

例如掌管 4,400 億健保費用總額之衛生署「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因為組成成員絕大多數為醫藥界,所以重大健保分配決策嚴重向醫界等團體傾斜,再加上議程與會議紀錄也不夠透明公開,等同有權無責、不受監督。被強制收健保費的民眾只能被蒙在鼓裡,像個權小責大、只能咬牙埋單的提款機。

看守政府如果只是單為取消年終獎金而大費周章修法改制,民眾不應高興太早,國會也不用配合演出。因為整體檢討健保體制,確保永續經營,才是馬上要做的事!

(本文已刊載於 97.04.17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