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讓醫界清流有機會成為主流

 

國泰醫院陳楷模院長在衛生署十一月一日召開的記者會中,公開批判醫界手術、檢驗浮濫亂象,認為這樣下去「健保絕對會倒」。對於陳楷模院長公開站出來「言自家人之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除表示肯定外,也公開發表三點聲明,希望衛生署、醫界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整治目前「只衝業績、不問品質」的醫界亂流,建立一個讓清流有機會成為主流的醫療環境。

醫改會三點聲明如下:

一、醫界內部陸續出現自我批判的聲音,肯定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在醫療體制外發聲的價值,但醫改會仍將持續扮演監督者的角色,觀察醫界是否有落實的行動:醫改會過去扮演烏鴉的角色,衝擊了醫界明哲保身、家醜不外揚的保守習性,也引導醫界走出封閉,開始出現零星自省與檢討的聲音和行動。但醫界亂象仍有待醫界大老都能夠站出來「講點話」,醫學會、公會等專業團體都能夠站起來自清自律「做點事」,例如外科醫學會等相關醫學會應對於浮濫開刀、不做理學檢查與不問病史等問題提出具體醫療品質改善方案,醫師公會應對違反專業規範的會員做出懲處,這樣的批判才能達到提升醫療品質與專業素質的目的,民眾的健康權益也才有基本的保障。

二、在醫界亂象未清前,目前病人自保之道,在於建立健康自主意識,嘗試去瞭解更多的資訊,為自己的身體作主:例如面對重大醫療決定時,多詢問、多蒐集、多比較,必要時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不是任由沒有長期關係的醫師為自己作重大醫療決定。

三、今年七、八月民間團體反健保雙漲過程中點出了醫療院所的醫療浪費漏洞,也凸顯衛生署、健保局長期沒有對醫療供給者的浪費行為進行積極的稽核懲處:健保局今年八、九月份兩個月份查處的院所數量,就達今年累計數量的五成(參閱健保局網站 91.10.14 新聞資料),顯示過去不是「不能」,而是「不為」。此也彰顯了民間團體聲音之可貴,在於督促政府承擔起民眾健康與荷包守門人的責任。醫改會呼籲健保局不要只是對不合理高診次的病人進行輔導,更應成立一機制,監測那些素有劣行的院所和醫師名單,避免同樣行為一再發生。衛生署也不能只宣稱「醫生確有不當,則移付懲戒處分」,應該定時公告周知有多少醫師被懲處?發揮了哪些效果?否則看不見具體的績效,就會讓所有的罰則形同具文,民眾仍然持續承受浮濫檢查、隨意開刀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