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秉持和平理性,臨門一腳未達共識】
114 年健保總額首度突破9千億元大關,且背負保障點值0.95元的期望,人口老化、醫療服務成本的保證成長,已直接增加 357 億元供健保署與醫界運用。
而健保會僅能就174億元的可協商額度,與醫界四總額部門進行協商。牙醫、中醫部門順利形成共識版本;但遺憾的是,今年與醫院、西醫基層部門仍未達成共識,雖付費者已提出非常接近的版本,但是對於預算執行方式仍有不同意見,依法將兩案併陳由衛福部核定。
付費者代表已共同說明(參留言連結)本次協商破局主因是基於:疾病平權、平責恐失守,假瘦身、真挪移,片段式調整或單一疾病激增,加惡支付失衡。此外,今日委員會議中,就投資健康後節流效益的計算,健保委員都建議署方應建立合理估算的方法。對此,醫改會表達高度認同與支持。
歷年以來,醫改會一直支持通盤檢討支付標準調整的方案,也遊說請託以 病房費、 住院護理費、 急重難罕症 的支付為優先調整方向。更重要的是,要能改善給付不足、醫療服務勞逸不均、層級與區域發展失衡等狀況。以下就2個項目,分享我們對總額協商的觀察:
(1)一字千萬金,要付費者空白授權
在其他預算中,健保署編列33.77億元,希望用於調整支付標準,付費者、署方皆同意改善支付標準,強化合理待遇、勞逸公平,而非直接用於補點值;但是對於具體金額則沒有共識。113年已核定約37億元、114年也預計編32億元,付費者都極力支持。
然而,今年健保署對於需求說明、費用預估、預期效益的說明是零分不及格。醫改會認為,方案約33億元,提案僅約300字(含標點符號),已是「一字千萬金」;而沒有精算內容,也 #沒有執行方法,形同要求付費者空白授權,更是「要錢沒規劃」。加上,參考支付標準調整在醫院、西醫基層中,112年曾編列預算共30億元,執行率卻 不到3成,有負醫界與民眾的期待,存在「執行率不彰」的問題。
綜合考量下,方案內容可行性引起普遍質疑,完全是預料之中。但健保署協商過程中,態度強硬,既不願補充說明短、中、長期規劃,也不願提出具體估算基礎。在考量實務迫切需要與方案執行效率下,付費者只得折衷編列25億元。對金額的歧見,最後只能交由衛福部長裁定。
(2)付費者支持改善護理人員待遇
付費者與西醫基層就護理費的調升額度,未能達成共識,我們深感遺憾。但是,西醫基層指出,付費者不支持護理師加薪,並非事實。一方面,西醫基層主張費用移列於健保署管理的其他預算,健保署不予同意;另一方面,以112年的稽核結果來說,真正有幫護理人員調升薪資的院所竟 不到6成。
考量護理人力困境,付費者並沒有移出費用,只是建議明年先不予增加。我們也具體建議,由健保署、護全會與西醫基層相關團體研擬機制,掌握護理人員每人薪資調升前後的實際金額,才能評估本項目的整體成效。重新檢討執行方案後,再來爭取費用。付費者真正在意的是,達標院所少,錢有沒有真的補到護理人員薪資、改善勞動待遇,不得而知。
在110-114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總額中長期改革計畫中,提及為精進全民健康保險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之協商方向,衛福部會以 提升效率、 維持公平 與 改善健康 三大全民健保核心價值為基礎。而這三大核心價值也正是付費者代表長期堅守的協商立場。
希望政府、醫界與全民共同支持付費者的殷殷期盼,保護弱勢病人的醫療人權、挹注公務預算提升品質而非墊高服務量、通盤檢討支付方式及其不足,即使是公務預算,仍是民脂民膏、是左手換右手,應減少政治干擾,秉持實證理性、持續檢討效益、共同維護健保經營,以及醫療體系永續。
【相關資訊】
付費者代表共同聲明:https://www.thrf.org.tw/archive/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