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民健保採總額支付制度(global budget system),實際運作為「支出上限制(expenditure cap,浮動點值)」,點值依服務量多寡浮動,而近年總額部門各季點數一點約落在0.8653~1.2447元之間。

總額制設計目的,主要是為了抑制過往醫事服務提供者因缺乏節約誘因,常藉衝量、鼓勵多次就醫或分次住院等策略,來提高收入,致使醫療費用支出節節高漲、扭曲醫療資源配置,而加劇醫療人權不公,民眾落入因病而貧的困境,健康投資的理念應建立於此。

而健保總額預算自105年6,196億,截至113年成長到8,755億。健保費用依法,採結算後支付給醫療院所,再由醫療院所分配要將多少費用支應在醫事人員的薪資。

若醫療院所未善盡雇主責任與自主管理,即便健保撥補或中央挹注,仍無法改善醫事人員的相對剝奪感,更無法確保加碼後就能改善薪資待遇與勞動環境。正因如此,醫改會一直主張,健保費用不能「只幫醫院及其企業的口袋加碼」,而怠於追蹤流向與分配。

沉痾未解,現今衛福部及健保署,卻把健保當作「選票提款機」,任意幫經營者加碼。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昨日表示應以「一點一元來計算」的說法,更讓總額預算制蕩然無存。

政府帶頭違背二代健保精神,醫改會痛批不合理的大撒幣、政策買票,只會加重民眾負擔與資源分配不公,並細數兩大罪證:

罪證 ①撒幣核定罔顧協商精神

總額協商若未達共識,付費者與醫界則會各提版本,再由部長核定。而今日拍板結果,卻是歷次大選年以來,首度將成長率訂於高推估上限。政府為了選票,完全罔顧總額三大重要標準「成本效益、有效性、公平性」與付費者對協商項目的建議,不斷加碼,讓總額協商制度形同虛設!

罪證 ② 健保基金≠公務預算,勿慷健保之慨

政府挹注240億元至健保基金,據健保署最初的說明,是用於填補安全準備不足;主計總處更充分敘明,該款項既非公務預算,也無法匡列用途,就是年度結算後提列到安全準備,當然沒有疫情專款專用之理。醫改會支持政府肯定醫界付出,但為維護總額制度與財務穩定,請比照SARS期間編列公務預算或預備金支應,勿慷健保之慨。且健保基金收入的使用,完全沒有法令規範,政府不應帶頭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