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紅的電視劇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繁忙的職業婦女如我也抽空欣賞了最後一集。此

劇藉由一個無差別殺人事件做開端,分析被害者家屬以及加害者家屬面對失去家人的痛

苦,以及之後自我療癒的心聲。內容也引領我們思考任何事件的發生,必須去探討發生

的原因,而不是在決定處罰後就定讞。而在前一陣子有些事件也在考驗著醫者與良心的

距離。



達文西手術是近年的醫療趨勢,許多的醫療院所廣告看板也都打著它的廣告。然而根據

衛福部健保署之前大數據分析卻發現,部分醫療院所涉及疑似申報異常共7810件,金額

高達3.55億元,做法疑似一方面向民眾收取達文西手術的費用,另一方面又向健保以腹

腔鏡手術名義申報給付。面對醫界的壓力,李伯璋署長親上火線接受訪問,表示絕不會

讓步。



探究這種兩面都拿好處的醫者,有些可能是一時貪心,有些可能是覺得健保給付過低,

無法追上新的科技或是達到醫院要求的業績等等。但是所有醫學生在進入醫院實習時不

是曾經說過: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以病人的健康為首要顧念?所以該不該開

刀,是不是要使用達文西手術,應該是要拿出專業與良心來判斷,而非只看眼前的利

益。




另一方面,在醫學研究的表現方面,臺灣的表現一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前陣子天下雜

誌與國際媒體合作調查,找出22種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期刊的論文刊登數,結果發現臺

灣有114所大專院校、15所醫院的學者,踏入近來十分猖獗的國際學術陷阱中。有的掠

奪性期刊一年甚至可以接受3萬多篇文章(我們一般投的期刊一年只有刊登幾十篇到一兩

百篇),難怪有的人一年可以生產20幾篇論文。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學升等太過看

重SCI論文的量,造成有的老師成為製造論文的生產器,而不是真正本著良心去做可以

增進人類福祉的研究。



昨天帶我的學生去見習,看到許多需要神經物理治療的病人,像是腦中風、腦傷或是脊

髓損傷等疾病的患者。許多需要神經物理治療疾患剛開始都很嚴重,躺在床上連翻身都

不會,需要物理治療師一步一步慢慢教導,做各種誘發與訓練,才能慢慢恢復他的日常

生活功能。如果病患身型比較壯碩,治療師往往會帶運動治療帶得滿身大汗,因為病患

可以出的力氣有限。但是後來看到病人從躺在病床恢復到可以站起來走路,對物理治療

師來說,往往會是一項很大的成就感。然而有些醫療院所因為要追求業績,放棄需要一

對一的運動治療,轉而讓病患騎腳踏車、走跑步機,讓病患接受一些制式化的治療;殊

不知每個病患的疾病特性都不同,功能缺失也不同,是需要花時間個別評估與訓練的。

但是如果我每天要治療十位這樣的病患,健保給付又跟制式化治療差不多,我還能夠依

照學理花很多力氣、時間與耐心地教導嗎?我心裡開始天人交戰,這時想想,要當一位

有良心的物理治療師還真不容易。



結論是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你周遭的人。台灣

的健保對民眾健康的促進是舉世所稱譽的。但國內的醫療工作環境卻隨著健保的一些給

付制度而愈來愈差,於是開始有些醫療人員寧願選擇輕鬆高收益的治療,而不願意選擇

對病患最有利的治療(因為CP值不高),這成了我們當老師在課堂上難以回答的課題。只

能期許大家,能夠盡量秉持當初走入醫界的初衷,而民眾也要懂得珍惜健保資源,對醫

療人員存著感恩的心,如此一來才可以醫病雙贏。




(本文原刊載於聯合報<  我們與良心的距離 >,經作者同意無償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