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8.14 新聞稿一

第一份兒童用藥調查顯示
幼兒用藥令人憂   安父母心  「愛兒藥行動」

 

誰來關心台灣之子的用藥安全?根據醫改會的調查,七成的家長不知道,有一類專為小朋友特殊需求設計的兒童藥劑1;即使知道,家中的小朋友也未必吃過。醫改會心疼一路「吃苦」長大的台灣之子,即日起推展「愛兒藥行動」,讓家長知道此訊息並替小朋友爭取吃合適藥品的權益。

第一份台灣兒童用藥調查  結果令人擔心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說,醫改會在四月委託中華徵信所,進行一項六歲以下小朋友吃藥情形的問卷調查。這項全台首見的幼童拿藥、吃藥現況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三(92.8%)小朋友看病,拿到的是藥粉;家長並憂心,小朋友吃藥會出現藥量過重或不足(62.4%)、拿大人的藥減量給小朋友吃會有問題(53.5%)、藥粉包、藥水瓶沒有完整的標示項目(50.7%)等問題。(參見附件一)

然而,即便父母對家中寶貝的吃藥現況感到不安,仍有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從來不知道有兒童藥劑可供選擇。劉梅君表示,這項調查戳破「父母偏好磨粉藥」的假象;實情是:政府及醫師、藥師未善盡告知責任,才讓「小孩吃大人藥」變成父母的單選題。

認識兒童藥劑:有喝的、嚼的  安全易吞服

兒童藥劑的共同特色是,針對小朋友生理特性及需求來選擇藥品及設計劑型和用法。為方便小朋友服用,藥品劑型最多的是懸浮液、口服液劑、糖漿劑等喝的水劑,也有可以咬碎吞服的咀嚼錠和含進口或一加水就溶化的口溶錠、顆粒劑、散劑等。也就是小朋友吃藥時,比較不會因為要強灌不適合磨粉卻磨成粉、苦又有可怕味道的藥品而痛哭掙扎、嗆吐。

聰明的家長選擇及使用兒童藥劑時,可以分別從外包裝、成分及用法用量三方面比較,做為擇優採用的參考。

一、看包裝

  • 有生產的藥廠名、製造日期或有效期限、衛生署許可證字號。
  • 有副作用、警語、注意事項說明。
  • 附精確量具。
  • 安全開關設計。

二、看成分

  • 藥品單一種成分(單方)比多種成分(複方)好。
  • 多種成分(複方)最多不超過四種。

三、看用法用量

  • 以體重、年齡或身高清楚告知幾ml或幾滴的藥量。(非籠統以「酌量使用」、「依年齡、癥症增減」帶過)

醫改會發起的「愛兒藥行動 媽媽爸爸一起來」活動,希望先讓民眾認識兒童藥劑,進而尋找兒童藥劑、要求政府及醫師提供兒童藥劑。家長自我強化兒童用藥常識,即日起可到全台麗嬰房門市部、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北中南三區中心,免費索取「兒童用藥安全嗎?」衛教單張。(參見附件二)

 

附件:
一、兒童用藥調查
二、「兒童用藥安全嗎?」衛教傳單

 


1. 兒童藥劑的設計理念是:小朋友不是大人的縮小版,他們的身體組織、器官尚在發育中,對於藥物進入身體後吸收、分布、代謝、排泄與成人大不相同,所以對於藥物的選擇、劑量等必須加倍審慎。另外,並考量小朋友不會吞藥丸、順從性低等特性,在藥品的氣味、劑型上也需特別設計。符合上述特性的藥品稱兒童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