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未給付就比較好嗎
鄭鴻鈞(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健保未給付,病人該怎麼辦?在現代社會,我們常會先入為主的認為,新的或價錢貴的醫療比較好。因此如果醫師推薦,病人經濟狀況許可的情況下,也會甘之如飴的接受。
我最近有一位親戚在南部接受乳癌的手術,在手術中也同時接受放射治療。這位醫師說,這種治療健保未給付,自費要廿三萬元。而且還說,她是南部接受這種治療的第五或第六位病人,她欣然接受了這個推薦,也認為得到最好的治療。
無力自費成階級化
乳癌手術中放射治療,這幾年在放射腫瘤界是很熱門的議題。簡言之,這種治療的好處是,治療一天就結束,標準放射治療則要四到六周才能完成。壞處是,這種治療的局部復發率是標準放射治療的五倍,另外,有十五%的病人,病理化驗出來後,因為有其他危險因子的存在,還是得接受標準的放射治療。我這位親戚就是屬於這種還要接受標準放射治療的病人。
報紙介紹醫療新知,常會介紹新的儀器,藥物,或治療方式,最後一定會說,現在健保不給付,要病人自費云云。
健保不給付,雖然有可能是健保單位的給付標準來不及反映現代醫學的進步,但也可能是醫學證據不夠,或是價值與價錢不對等,不值得用大家的保費去給付。
以上述病人為例,醫學的證據顯示復發比率較高,要全民健保給付這種醫療技術幾乎不太可能。醫師在診間親自推薦,其實存在道德的風險,而病人在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事先做足功課,花錢也不一定會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
最近質子放射治療的報導也是如此,醫學研究到現在為止,對於常見的成人癌症幾乎看不到好處,但有潛在風險。我預測這種醫療,全民健保不會給付,但是病人如果自費付不起這種治療,心理會有陰影,醫療階級化或歧視也可能存在。
英國也是一個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健保給付的標準有兩個關卡必須通過,一、科學的證據有沒有充分,二、健保財政可不可以負擔,會不會排擠其他必要的醫療。
「高貴」不等於品質
簡單來說,一項醫療或藥物如果在科學上證明對癌症病人有效,但是醫療費用,如果超過國民平均所得的三倍,才能換得病人一年壽命,英國的全民健保就不會給付。也就是說一項新的醫療,如果超過四萬英鎊(約二百萬元台幣),還不能換得一年壽命,這種醫療在英國的系統得不到健保給付。
我們的心理,很容易喜歡用新的事務,也容易相信「高貴」代表好的醫療品質。病人在面對「健保不給付」的情境,必須三思而行,多聽意見了。
(本文內容刊載於 103.08.11 蘋果日報論壇,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