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1 醫改會應邀出席監察院諮詢會議

病人愛逛醫院?還是醫療誘導需求?
健保三多─「看病多、拿藥多、檢查多」的迷思與真相

 

Q:為什麼國人看病次數那麼多?

  • 根據健保署統計,平均每人一年看病 15 次,是國外的 2~3 倍。
  • 隨著高齡化社回來臨,健保署統計一年看病 100 次以上的老人有 2 萬人。
迷思 真相 原因分析 醫改會的建議
迷思1:
民眾繳健保費,不用白不用,就愛逛醫院?
真相是:
不當的政策與管理,也創造了不必要的就診次數!
一、慢箋開立率偏低,慢性病患經常回診領藥
  1. 參照既有慢性病患人數,衛生福利部所訂定推動之慢箋開立率 24% 目標值已偏低(相較英國有 75% 開藥以連續處方箋開立)。
  2. 醫改會 2009 年調查,全國 84 家公立醫院中,高達 73 家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比率不及格,形成領藥門診現象。
  1. 提高並落實慢箋開立合格率。
  2. 將各醫院慢箋開立率納入醫院評鑑基準及健保總額品質指標中,作為醫療品質監督及健保給付之參考依據。
  3. 教育病情穩定之慢性病病患,主動請醫師協助評估是否適用慢箋開立。
二、整合門診供不應求,多重疾病患者仍得多科掛號
整合門診僧多粥少、城鄉差距大,加上論人計酬制度總在醫界利益擺不平與政府沒決心等因素下空轉多年,迫使多重病患得多科掛號或輾轉就醫。
  1. 健保署應通盤規劃相關制度(門診整合照護計畫、基層家醫計畫、論人計酬計畫等),擴大服務範圍。
  2. 訂立整合門診品質監測指標與資訊公開,幫助慢性病患順利就醫。
三、檢驗流程失當,「看診、檢查、看報告」總是無法一次解決
各醫院對於「看診開單、進行檢查、聽報告」的流程及等候時間不一,常有需另約時間檢查並於下次再看報告的情形發生。 衛生福利部應檢討可於當日完成之常見檢查項目清單(如:不須空腹之抽血、驗尿、X 光),輔導各級醫療院所落實遵行,並提供就醫民眾參考。
迷思2:
民眾愛浪費健保資源,小病也到大醫院或找名醫。
真相是:
醫療資訊揭露不清,民眾根本無法正確選擇!
醫院評鑑以及健保署對於各總額之監測指標,僅以醫界同意前提選擇性提供部分資訊揭露,並將監測結果直接公開,未能化作有效淺白之指標意義說明,一般民眾難藉由直接查詢作為就醫選擇之參考。
  1. 衛生福利部及健保署應配合年度健保民調,調查民眾最想了解之健保、醫療品質資訊內容,為每年度討論增列指標之基礎。並預留一半比例指標內容由消費者與健保署協議決定,擴大邀請徵詢各民間、社福、病友團體意見。
  2. 邀請一般民眾及上述團體參與,調查各指標揭露之意涵說明是否易懂、實用,並修正過度艱澀的指標呈現形式。
迷思3:
病人分次回診才符合健保規定與醫療常規?
真相是:
不合理的規定多,卻要病人買單!
部分院所以健保限制為由,未能於該次診察過程提供必要之治療或用藥,而要求病人分次回診就醫,賺取掛號費、藥費及醫師診察費。(例如:一次補一顆牙、一次只開三天份的藥,三天後需再回診)
  1. 健保署應定期檢討修正,訂定更清楚、明確之健保給付規定內容,並加強對醫院端及就醫民眾宣導。
  2. 醫師公會強化內部自律控管,捍衛專業價值,讓醫療過程回歸專業判斷及把關。

Q:台灣人特別愛吃藥?

  • 據藥師公會全聯會統計,國人一年丟棄的藥品相當於 5 座 101 大樓。
  • 台灣的用藥量是美國的 7 倍以上,加速成為「洗腎王國」。
迷思 真相 原因分析 醫改會的建議
迷思4:
民眾愛吃藥,醫師被迫多開藥?
真相是:
不合理藥價差與未落實醫藥分業,誘使醫院多開藥!
藥價利潤高,誘使醫院多開藥,「以藥補醫」:

▲不合理藥價差
  1. 透過藥價調查,建立相關制度以扭轉「不合理的藥價差」現象。
  2. 二代健保新規定「醫師應交付病人處方箋,由病人自行選擇調劑場所」,但卻無懲處機制,且民眾難以選擇可信任的藥局,新制恐難以落實。建議應規定罰則,並公布藥局品質資訊。
迷思5:
民眾愛逛醫院、愛拿藥,醫師難免重複開藥。
真相是:
健保 IC 卡用藥登錄、查核功能不彰,未能幫民眾把關。
重複用藥問題主要由於健保 IC 卡用藥登錄、查核功能不彰,加上民眾自我紀錄用藥、家庭藥師不普及,尤以多重科別就醫病人最常受害。

▲2006-2008 年三高重複用藥 高達 27 億元
  1. 強力落實健保 IC 卡用藥資訊登錄上傳,以提供檢視就醫民眾用藥情形,避免不同科別醫師重複開藥、民眾不自知而重複用藥之情事一再發生。
  2. 除持續推動藥品資訊標示外,應提升專業藥師角色及功能,教導民眾擅用醫院、社區藥局用藥諮詢服務。

Q:為什麼總是重複檢查?

迷思 真相 原因分析 醫改會的建議
迷思6:
民眾不帶檢查報告就亂轉診。
真相是:
病歷申請困難多,醫療院所間不流通。
  1. 病人在尋求第二意見時或轉診就醫過程,往往因為未能隨身攜帶之前做過的檢查報告資料,或轉診時無法及時取得,使得接手醫院往往需將所有檢查重做一次。
  2. 目前衛生福利部雖著手發展電子化病歷,促進醫療院所間病歷資訊流通,然而因各院檢查品質不一,部分醫院常以不信任他院檢驗報告為由,重複進行檢查。
  1. 規範院所應及時提供給民眾基本的檢驗檢查報告;針對需另外申請的影像、病歷等資料,應訂定更合理、更便民的申請機制。
  2. 整合醫療院所的檢查系統與報告呈現方式。
  3. 健保署應訂定檢驗檢查的品質監控獎懲機制,避免院所的檢查品質不佳問題,以及改善當前健保不問理由即核刪重複檢查的不合理機制。
迷思7:
只有檢查才能確保就醫的正確性?
真相是:
醫院過度仰賴檢查、病人也不知如何把關。
  1. 醫師勞動問題未改善,在看診時間壓縮下,臨床醫師減少傳統身體理學檢查,評估、診斷主要仰賴科技儀器的檢查判讀結果,更加重檢查浪費的問題。
  2. 告知同意並未真正落實,執行相關檢查、檢驗時,病人無從得知其必要性、可能風險與代價、其他替代選擇,也因此難以共同參與討論醫療計畫並主動拒絕浮濫檢查。
針對非必要檢查之相關衛教宣導,落實知情同意及民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