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1 醫改會應邀出席監察院諮詢會議
病人愛逛醫院?還是醫療誘導需求?
	健保三多─「看病多、拿藥多、檢查多」的迷思與真相
Q:為什麼國人看病次數那麼多?
- 根據健保署統計,平均每人一年看病 15 次,是國外的 2~3 倍。
 - 隨著高齡化社回來臨,健保署統計一年看病 100 次以上的老人有 2 萬人。
 
| 迷思 | 真相 | 原因分析 | 醫改會的建議 | 
| 迷思1: 民眾繳健保費,不用白不用,就愛逛醫院?  | 
			真相是: 不當的政策與管理,也創造了不必要的就診次數!  | 
			一、慢箋開立率偏低,慢性病患經常回診領藥 | |
				
  | 
			
				
  | 
		||
| 二、整合門診供不應求,多重疾病患者仍得多科掛號 | |||
| 整合門診僧多粥少、城鄉差距大,加上論人計酬制度總在醫界利益擺不平與政府沒決心等因素下空轉多年,迫使多重病患得多科掛號或輾轉就醫。 | 
				
  | 
		||
| 三、檢驗流程失當,「看診、檢查、看報告」總是無法一次解決 | |||
| 各醫院對於「看診開單、進行檢查、聽報告」的流程及等候時間不一,常有需另約時間檢查並於下次再看報告的情形發生。 | 衛生福利部應檢討可於當日完成之常見檢查項目清單(如:不須空腹之抽血、驗尿、X 光),輔導各級醫療院所落實遵行,並提供就醫民眾參考。 | ||
| 迷思2: 民眾愛浪費健保資源,小病也到大醫院或找名醫。  | 
			真相是: 醫療資訊揭露不清,民眾根本無法正確選擇!  | 
			醫院評鑑以及健保署對於各總額之監測指標,僅以醫界同意前提選擇性提供部分資訊揭露,並將監測結果直接公開,未能化作有效淺白之指標意義說明,一般民眾難藉由直接查詢作為就醫選擇之參考。 | 
				
  | 
		
| 迷思3: 病人分次回診才符合健保規定與醫療常規?  | 
			真相是: 不合理的規定多,卻要病人買單!  | 
			部分院所以健保限制為由,未能於該次診察過程提供必要之治療或用藥,而要求病人分次回診就醫,賺取掛號費、藥費及醫師診察費。(例如:一次補一顆牙、一次只開三天份的藥,三天後需再回診) | 
				
  | 
		
Q:台灣人特別愛吃藥?
- 據藥師公會全聯會統計,國人一年丟棄的藥品相當於 5 座 101 大樓。
 - 台灣的用藥量是美國的 7 倍以上,加速成為「洗腎王國」。
 
Q:為什麼總是重複檢查?
| 迷思 | 真相 | 原因分析 | 醫改會的建議 | 
| 迷思6: 民眾不帶檢查報告就亂轉診。  | 
			真相是: 病歷申請困難多,醫療院所間不流通。  | 
			
				
  | 
			
				
  | 
		
| 迷思7: 只有檢查才能確保就醫的正確性?  | 
			真相是: 醫院過度仰賴檢查、病人也不知如何把關。  | 
			
				
  | 
			針對非必要檢查之相關衛教宣導,落實知情同意及民眾參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