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對首任衛福部長的期許
優先填補「失落的衛福環節」,才能提升國人幸福指數

 

劉梅君(醫改會董事長)
陳思佳(醫改會研究員)

衛生福利部在今天(廿三日)正式掛牌上路,首任衛福部長邱文達在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台灣健保已成各國欣羨對象,希望進一步擴大長照服務網後,以提升國人幸福指數。但醫改會擔憂,銜接健保及長照兩大制度的亞急性或中期照護遲遲未能優先建立(僅有小規模的「試辦計畫」),根本無法因應當前國人所需的連續性照護體制,導致民眾面臨就醫與照護之苦,甚至拖垮健保,邱部長宣示讓全民「健康又幸福」的願景,恐淪為政治口號。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國人健康照護需求與資源使用急遽增加。但目前健保給付以急性醫療為主,造成許多有亞急性照護需求的病患因病情穩定被醫院要求出院,出院後卻缺乏持續性的照護或復健而復發,以致經常反覆就醫甚至再入院,浪費時間力氣與醫療資源,更有許多病患到了末期甚至還被安排一連串於事無補或無效的治療,形成「醫療人球」、「社會性住院」的悲慘遭遇,對病患與家屬苦不堪言。

為了幫助需要較長恢復期的亞急性病患回復其罹病之前的生活功能狀態,英國早在二千年起著手推動亞急性照護(在英國稱為「中期照護 Intermediate care」)來銜接急性醫療與社區照顧,安排病人在出院後接受妥善、持續性的復健與治療,如此一來,將可減少非必要的住院與入住機構,幫助病人儘早返回社區中,以真正實現「在地老化」的願景。

時值我國長照保險制度規劃之際,為讓長照服務與健保急性醫療妥善銜接,並化解醫療民怨,醫改會認為應儘速明定亞急性照護上路之時程表。別再總是以「試辦計畫」來消極敷衍。健保署最近草擬明年將推動「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但初步只嘉惠腦中風患者,對於當前社會迫切所需的連續性的健康照護體制之建置,完全缺乏前瞻性的政策設計與通盤規劃。

建議首任衛福部長首要任務是優先開辦亞急性照護這項「失落的衛福環節」,積極進行跨單位政策統合與資源調配,全面建立連續性照護體制,從門診到住院或急性後期、及社區的長照服務都進行全方位整合,化解民眾長久以來的就醫與照護痛苦,才能真正提升國人幸福指數。千萬別讓衛福部只是淪為舊有部會整併的「衛福拼裝車」。

(本文經聯合報於 102 年 7 月 23 日以「辦中期照護 別淪『衛福拼裝車』」為題,刊登於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