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苙雲董事長接受「醒報現場」專訪
暢談十年醫改心路歷程

 

長期以民間公益團體身分,秉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專業研究精神,監督健保政策與醫療品質的醫改會,10年來提供民眾醫療糾紛諮詢與就醫安全宣導活動,並陸續成功推動藥袋透明化、簡化病歷申請手續、監督二代健保立法等議題。台灣醒報林意玲社長特邀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教授,接受「醒報現場」節目專訪,娓娓道來這些年來,守護民眾就醫權益、推動醫改議題之成果與心得。

由病人角度出發  透過制度面改革醫療環境

張董事長受訪時指出,過去長年擔任衛生福利部醫療糾紛審議委員時,常感到台灣的醫療環境出了問題,導致病人與醫師都很痛苦,唯有透過制度面改革,才能避免一件件醫糾憾事不斷發生。因此,十年前大家成立了醫改會,要從病人觀點出發,並扮演醫病與政府之間的橋樑,希望透過制度面改革,提升台灣醫療品質與病人權益。

醫改會的策略是從民眾實際就醫經驗出發,特別是病人長期處於弱勢,在資訊不透明且無法取得之狀況下,病人拿不到病歷與藥袋資訊,發生糾紛時往往無法舉證或求助無門。所以,第一步主打醫療資訊透明,讓病人看得懂藥袋、拿的到病歷等,看似簡單的小改革,才能繼續帶動後續督促醫師合理開藥、提升病歷品質、增進轉診與尋求第二意見等更深層的制度改革。

不是對立  只是不同

張董事長特別強調,醫改會當年成立聲明提到:「不是對立,只是不同!」。醫改會並非刻意與醫界作對,而是與醫界專業站在同一陣線,對抗醫院管理者「剝削醫護專業、成本轉嫁病人」的經營模式,以建立合理健康的醫藥環境。所以,醫改會的第一個議題,就是拜會醫師公會推動醫師合理勞動體制與工作環境。另方面,我們在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在公開場合只替病人權益發言,讓病人聲音也能有機會進入衛生與健保政策的討論之中。

張董事長指出,醫療照護是高度人力、時間、資本密集的產業,所以有足夠的醫事人力、有合理時間照護病人,是維繫醫療品質的底限。但過去衛生福利部與健保署的政策卻鼓勵醫院從事「醫療軍備競賽」,不斷擴充醫院規模、壓縮醫事人力以追求效率,醫院獲利又可能遭到不當挪移。惟有落實醫院財報公開,並加強檢討健保經費如何分配?花到哪裡?才能逐步解決這些弊端。

健保改革方向:揮別一代、進入二代、展望三代

至於健保改革的方向,張董事長則認為政府應「先補破口袋,再掏民眾錢」,在二代健保通過健保陽光四法後,希望能透過資訊透明與支出面的控管,讓健保支出能真正花在刀口上,並繼續改革步伐推動三代健保,才能讓健保永續經營。

 

 

有關這段「醫改鬥士張苙雲  守護民眾就醫權益」專訪完整內容,歡迎上醒報網站點選觀看。(醫改會研發組朱顯光組長整理 [註]


(圖片翻攝自台灣醒報網站。圖左為節目主持人醒報社長林意玲、右為醫改會張苙雲董事長)

 


註:本文內容係參考醒報網站報導及該節目專訪內容整理而成,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