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評比後續系列報導之一
提升在地醫療資源,是勾勒健康縣市願景的第一步!

 

研發組研究員 李怡嫺

大家可能觀察到不同縣市會因城鄉差距或產業分布而有所差異,然而民眾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一直以來卻是同等的急迫與重要。中 央政府近二十年來推動相關醫療網計畫,便是規劃改善全國各地的醫療軟硬體資源,讓人民不因地域性區隔,享受到不平等、有差距的醫療。 因此,醫改會本次從「執業醫事人力、急性病床數、年度衛生預算投入」三大資源面切入,檢視縣市首長在提出健康城市願景、或開出醫療照護政見支票前,是不是 已在資源前提上具備基本能力。

以醫療崗位上人力空缺、急性病床數不足為例,病患被迫承受既有疾病痛苦,還需面臨等床時間拉長、醫療人員疲累不堪、醫療品質打折等險境。尤其媒體報導中常見特定縣市民眾為爭取更充分的醫療資源與時效,必須頻繁地跨區就醫、轉診,除了增加不必要的風險,對於期待回歸社區的慢性病患,或迫切等候醫療處置的急重症患者來說,更是不公平的折磨。

此外,一旦縣市出現緊急災變、疫情,不足的醫療資源更將拖累該區域的應變能力與速度。尤其近來新型流感疫情蔓延之際,若縣市醫事人力與病床資源產生嚴重缺口,將在提供緊急篩檢、急重症就醫、疫苗接種、專業評估、轉介照護等各醫療階段中,產生直接的衝擊。

醫療資源除了中央的協助推動,縣市首長在資源爭取與運用過程中,應善盡評估、妥善分配之責,除了執行看得見的「硬體城市建設」之外,也不能忽略看不見的「在地醫療健康軟實力」。縣市醫療資源的提升並非當作軍備競賽,然而卻是地方衛政的基礎能力展現。(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