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真相淹没在口水中
黃達夫(和信醫院院長)
一個離預產期不到幾天的胎兒的無預警死亡,對於醫師而言,是沉重的壓力,對於父母而言,是巨大的傷痛。然而,追究死因是一件嚴肅的專業問題,在沒有深入探討之前,沒有人有資格論斷其是非對錯。
因此,個人認為這兩天媒體、網路的喧嚷、撻伐,其實對於當事的醫師與黃姓婦人兩位而言,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造成嚴重的二度傷害,令人深感遺憾!
真相有待公正的、專業的醫界第三者去釐清。但是,在現階段,我們可以討論的是,處理醫療爭議事件的程序。做為一位醫院管理者,個人認為,面對任何一件非預期的醫療後果,都應該以最嚴肅的態度去處理。在這過程中,一方面要支持當事的醫護人員,一方面也要站在病家的立場同理他們的心情。所以,院方應該在第一時間主動與家屬召集家庭會議,以最真誠的態度表示,任何一件令人遺憾的後果的發生,對於病醫雙方而言,都會造成嚴重的打擊。然而,對於事件的發生,病家並沒有第一手資訊,只有信任醫療專業去檢驗事情發生前後的處理步驟,所以,院方應該向病家承諾會盡最大的力量去找出真相,必要時,向家屬提出解剖的要求,並在限定的時間內給予回覆。
根據媒體報導,黃姓婦人說:「事發後,我有主動打給院長秘書室,說明事發經過,跟我們家屬不能接受的地方。但因為一直沒有人給我們回應,只說院長知道了,會處理,但還是不聞不問,我們才會找民進黨的立委尋求幫助」。如果,這是事實,個人認為,當初院方如能即刻主動出面處理,應該就沒有後續的事情發生。
接著,民意代表固然有為選民服務的責任,但是民意代表並沒有判斷醫療爭議事件的專業知識,因此,民意代表要做的,不應是為選民召開記者會,而是,幫忙建立病醫雙方溝通的管道,促成雙方進一步的協商,以讓病家儘早得到真相。
如果國人不能從這兩天沸騰的議論中得到教訓,進而,改善台灣處理醫療爭議事件的做法,只是情緒上的發洩,反將使得病醫關係更加惡化。
而且,個人深信當今衛福部正在大力推動的醫糾法,不但不可能解決台灣醫療糾紛的問題,還可能導致更多的後遺症。斧底抽薪之計,是由衛福部與醫界共同建立醫療過失保險制度,並成立第三者公正的、專責的病醫協調與醫療過失鑑定機構,全權處理所有醫療爭議事件,才是病醫雙贏的策略。
(本文內容於 104.05.21 以「別讓醫療糾紛淹沒在口水中」為題,刊載於蘋果論壇,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