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來恐嚇人民健康
劉念雲(基層護理產業工會顧問)
黃小陵(工殤協會秘書長)
從元旦起,護理人員全面自《勞基法》責任制適用範圍排除,也就是工作時間回歸《勞基法》工時規定,這是多年來基層護理人員過勞、憂鬱、自殺屍橫遍野換來的變革!
護理回歸《勞基法》之後
醫院經營者在成本考量之下,過去都以各種扭曲、變形的勞動條件填補短缺的護理人力,令人憤怒的是,醫院協會等僱主團體此時卻放話將以關閉夜間及假日門診,縮減診療容量時數等策略因應人力缺口,陷基層民眾與醫護人員勞動安全於對立處境,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更聲稱「取消責任制對病人不負責」,卻不揭露醫院財務分配方式不公,才是使護病雙輸的惡源。身為健保資源使用者,你我都該追問醫院協會與衛生福利部:醫院收入用在哪?護理人力如何流失了?何以要靠耗損護理勞動者,才能換來基層人民健康?
問題不是聘不到人
人力不足,就該補足,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歸根究柢,是醫院為了累積收益,不想增加人力成本,改善護理人員勞動條件,負起公共健康事業的責任。至 2013 年 11 月,護理人員領照人數高達 245,905 人,但執業登記人數僅有 145,572 人,執業率不到 6 成,數字背後,盡是畸形班表、變形工時,跨科別任意調動等惡劣勞動條件,逼使身心俱疲的護理專業人員出走或難以就業。讓照護勞動者一個人當兩個人用,換來醫院的利潤,這才是「人力不足」的真相!
上周六,總統與行政院長為國際醫療服務中心揭幕,各大財團醫院紛紛增設健檢、醫美、觀光醫療等頂級自費事業。
筆者認為,醫院協會真該為這種政策站出來大喊人力不足、才是捍衛基層人民健康!醫改會日前更指出,8 成醫院都有盈餘,問題絕不是出在聘不到人,而是醫院不想將累積的龐大利潤用於照顧血汗護理人員及全民健康。
台灣何以需要這麼多的醫院門診量?回顧 2013 年,日月光半導體工業廢水流入農田,基隆的黃色小鴨在污濁空氣中怎麼也洗不乾淨,假油、假米、假麵包令人食不心安,台灣人的醫療需求,當然不減反增。2013 年,是暴露基層人民的健康問題的一年。這種發展模式所要付出的慘痛代價,具現為人民身體健康無法自主,也終將在醫療現場引爆。
嚴禁制度擠壓人力
當前的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是高度政治的問題!醫院團體與政府面對不健康的2013年,正該強化公共衛生預防政策、嚴禁各種擠壓人力的醫療管理制度。廢除責任制,就是還給護理人員自主勞動、充分休息的權力,如果此時的醫院團體仍要像工業大廠那樣,享盡租稅優惠、將健保吃乾抹淨,還將勞安成本轉嫁全民,那麼要徹底改善照護品質,基層人民必須向金字塔頂端的資本家及政客還擊,搶奪身體與勞動健康的自主權。
(本文內容原刊載於 103.01.02 蘋果日報論壇,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