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看世界

醫療品質資訊公開力量大
沈珮涵(醫改會研究員)
醫改會向來主張透過醫療品質資訊透明公開,以提升醫療品質,並協助民眾聰明就醫。然而,部分醫界甚至政府官員卻常以公布各醫院評鑑成績可能會導致惡性競爭,不見得有助提升整體品質等說詞反對。但 Michael Porter 在近期〈哈佛商業評論〉卻以實證數據及美國成功經驗具體指出:「公開報告有助於績效改善」。
Porter 在 2013 年 10 月號《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之「The strategy that will fix health care」專文中以清楚的圖表數據,分享美國成功經驗,證明透過公開個別醫院品質資訊能有效促成整體醫改。例如美國 CDC(疾管署)自 1997 年以來,公布各個院所執行試管嬰兒成功率的數據,十幾年下來發現透過公開各院所數據能促成流程改善更普及,使得各種規模的大小醫院其試管嬰兒成功率能逐年穩定正向成長,帶動整體品質提升(趨勢圖可上網參閱該篇文章第八頁)。
此外,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達特茅斯希區考克醫院多家醫院開始嘗試用最詳盡、最透明的方式公布揭露醫院資訊;公布的品質指標從心臟手術的死亡率、癌症、神經性疾病、腰痛等各類病症處理的績效,到病患治療後每 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24 個月的身體功能恢復情形、殘疾狀況皆囊括在內。自公布績效以來,隨著醫療流程改善普及與各界的監督力量,反而各家醫院的照護品質皆能穩定成長,醫院的聲譽與市占率不降反升。美國的實證成功經驗,凸顯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的力量不容小覷,實值得台灣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