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0.19 醫改會聲明稿
請立委務必問請清楚:
署醫的國際醫療預算究竟何用?
真的沒打國際自費病人的主意嗎?
立院衛環委員會 19 日審查 101 年度衛生福利部預算,醫改會特於昨(18)日發出聲明,質疑署醫不務正業第編列 700 萬「建立國際醫療服務特約醫院」預算名目[1],並呼籲立委幫全民問清楚這筆錢究竟用在何處?是否符合署醫應有定位?
依據中央社與自由時報報導,衛署醫管會回應表示,這筆國際醫療預算絕大部分是用於協助代訓友邦國家醫療人員。這說法更引發醫改會質疑,再度發表聲明如下:
一、衛生福利部國合處、企劃處已編列國際醫療援助用途,包含馬紹爾等國之醫療援助(參見如下附圖一)。該項輔導署醫「建立國際醫療服務特約醫院」之預算,如果是真的也用於此用途,有重複編列相同預算之虞。
二、此外醫改會發現,即使是醫管會執行長李懋華,其先前擔任院長之署立基隆醫院,該醫院簡介更明白強調「與國際接軌,與麗星郵輪合作,開辦國際特約醫療門診服務」(附圖二)。
三、真如衛生福利部之聲明所指,這筆預算真的「絕大部分」拿來進行國際醫事人員代訓,醫改會仍質疑這個任務符合署醫的定位嗎?以署醫弊案纏身、營運效率與醫療品質仍待大刀闊斧改革之際,這任務為何不交由其他大型公立教學醫院承擔?
因此,醫改會再次籲請立委協助把關「hold」住這預算,要求衛生福利部「踹共」說清楚標註預算用途,嚴禁挪用招攬外籍病人,以免衛生福利部在預算編列時,以模糊字眼打混帳過關,放任署立醫院走向營利,規避社會監督與責信。
[1] 參見101年衛署年度預算項目--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醫院營運業務(7157011900)/ 分支計畫及用途科目:獎補助款 (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