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症該送哪家醫院搶救?
醫改會:對症送院才能對症下藥,5要訣 Hold 住黃金搶救時間

近年來常有名人或民眾因突發心肌梗塞等急症,最後送醫搶救不及的憾事登上新聞版面。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提醒民眾,中風、心肌梗塞、重大外傷事故等急重症都有黃金搶救期,必須在最快的時間能送到經衛生福利部認證有能力處理的專責醫院救治,千萬別延誤或送錯急診室。

醫改會指出,高居十大死因第二名的心臟病(心肌梗塞)、第三名的腦血管疾病(中風)、第六名的意外事故(重大外傷),以及孕產婦妊娠急症、兒科重症等號稱「五大急重難症」,每年造成國人巨大的生命威脅。例如,每 31 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心臟病死亡,全年有 16,513 人死亡;每 48 分鐘就有一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 [1],全年有 10,823 死亡 。如果沒能及時搶救,不僅是家庭的悲劇,後續更可能耗用龐大的健保與社會資源。

民眾若不幸碰到這類突發的急重症,當下往往亂了手腳,在沒有明確指引協助下,家屬或救護車對於該送何處搶救,也常是一頭霧水甚至意見不同。但據衛生福利部統計 [2],急重症病患高達 68% 是自行送醫,與國內外的搶救指引建議先 call 119 以協助到院前評估聯繫,並正確送醫的方式有段落差;加上國人普遍沒有「急重症責任醫院(或稱中風中心、冠心症中心等)」概念,誤以為先送到醫院就安心有急診的中大型醫院就有能力搶救 5 大急重症,以致錯失黃金搶救期。

舉例而言,依據國內外的中風治療指引指出,如果缺血性腦中風能在病發後 3 小時的搶救黃金期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可明顯降低死亡與後遺症。但這要還考量病人送醫院急診後的檢傷時間、排攝影檢查到團隊就位後能進行治療所耗費的時間,可說是分秒必爭。因此許多專家都建議,最好能儘速在 30 分鐘車程內,送往最近且有處理能力的醫院。

至於哪些是有處理能力的醫院,醫改會建議,應優先選擇送往衛生福利部急救醫院分級評鑑為「重度級的急救醫院」,或當地經衛生福利部認證為某類急重症「特殊照護中心」的中度級醫院。其中重度級醫院對前面所列 5 大急重症都有收治能力;「特殊照護中心」則是依醫院專長有所分類,最好事前詢問確認清楚(可上衛生福利部或醫改會網站查詢)。

醫改會最後提醒,急救責任醫院分成一般、中度、重度等三級。一般級可提供簡單的 24 小時急診,較複雜的急症可前往中度級醫院,這兩類醫院應該可以處理九成以上急診,民眾不必一窩蜂跑大醫院。但如遇 5 大急重症,則應該優先考慮送到重度級醫院或特照中心搶救,並與救護人員、接手醫院做好溝通聯繫,別讓送錯急診室或錯失黃金搶救的憾事發生。

 


[1]  依據衛署 100 年死因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