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醫療產業風險高
許立民(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灣醫療因為有全民健保,一定程度保障國民醫療公平,很多弱勢、遊民等可以在不考慮個人的經濟狀況下,獲得應有的醫療。台灣醫療商品化的嚴重程度也因為全民健保,影響比國外輕;但也因為全民健保替台灣醫療支出設下屋頂上限,醫療支出相對其他已開發國家佔國民 GDP 比率偏低,因此造成醫療勞動環境惡化;我們用不足夠的錢,在生命無價與醫德的要求下,提供好品質的醫療,卻相對剝削所有醫療工作者的權利;也因為醫療環境的艱困,造成醫院經營者必須用更企業化的手法,提升組織的經營效率求得生存。這些是為何醫療經營者們會認為若開放自經區醫療產業,吸引外資,可以挹注健保,同時也可一定程度解決醫療工作者的收入。
VIP 佔滿急症床位
但,這樣的想法與馬政府的盲點一樣;為了解決資源不足的困境,不惜放寬現有法律規定以引入外資,卻忽略整個產業非均質化的事實,造成只肥了大老闆,對於一般人毫無獲益,更因為表面上營收獲利變多,卻因物價飆高等因素,使得弱勢者的相對被剝奪加重。
自經區的醫療產業開放,可能會陷入這種危機;以市場機制為考量的醫療商品化過程會加速醫療不公,從現實來說,自費的病人,通常是 VIP,會到自經區看診開刀治療的醫生,大部分會是醫界大老級的名醫,這些老師級的名醫會把得意門生叫到自經區去幫忙,在自經區的病人出問題,會後送原本所屬的醫學中心,這些自費 VIP 又是老師的病人,一定會有第一優先入住權,原本所剩不多的急症床位就被這些自費的 VIP 佔滿,將造成一般民眾看病找不到醫生,住院等不到病床。因此若無法將開放限縮在有限床位的實體自經區醫院中,因前店後廠的不特定開放政策,將使自費病人向外溢流,進而剝奪已經吃緊的床位資源。
用錢製造階級社會
另一方面,自費醫療代表的是階級不凡的醫療,有錢人將用金錢製造嚴重的醫療階級,原本薪資相對偏低的醫療工作者,在自由市場的驅動下,很快會往自費醫療傾斜,最後,有辦法的人,找自費的醫生;比較沒辦法的人只好看健保,找健保醫師,社會與醫療圈將被分兩群,原本艱困的醫療勞動環境將加倍落在年輕與較弱勢的醫療工作者身上,醫院經營更往自費傾斜,被分群後的弱勢病人更難找到好的病床去住,將加速醫療崩壞。
(本文內容刊載於 103.5.12 蘋果日報即時論壇,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