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 台灣與日本的對決
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醫師)
經濟學人資訊社在 10 月 6 日公布 2015 年安寧療護品質評比,台灣再度以排名全球第 6,完勝排名第 14 的日本。上次在 2010 年的評比,台灣也是亞洲第 1。
然而,此時此刻,全國有超過六千人躺在醫院的病床,長期依賴呼吸器維生,身上有氣管內管或氣切管、鼻胃管、尿管、點滴管、洗腎管等等管路。他們的意識大多數是不清楚,不認得家人,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他們能夠與外界溝通的訊息,通常只有一條心跳產生的波形圖;當它成為一直線,就代表可以拔掉各種管路,離開醫院的時候到了。去年,他們的健保醫療費用超過三百億。
相較之下,去年健保用十億做安寧療護,全國只有八百多張安寧病床可以提供住院安寧照護,其餘的接受居家安寧只有五千多人。即使接受居家安寧的病人,有半數因家屬不忍病人瀕死的痛苦,只好送到醫院往生。末期病人能夠在家善終是少之又少。
反觀日本,大力推行「在宅醫療」,就是以病人的家為中心的醫療。醫師到病人家裡治療病人,隨時接聽家屬照護上有問題的電話,甚至臨終時在旁陪伴病人走完最後一哩路,必要時給予藥物減輕瀕死的痛苦。讓八成以上的末期病人在家善終,是日本安寧療護努力追求的目標。
日本至今沒有安寧相關法律,也沒有「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可以簽署。因為對末期病人而言,安寧療護是基本人權,是醫療常規,何須立法;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是不要傷害折磨病人,這是醫學倫理的基本原則,何須同意。
所以,在法律完善度、健保涵蓋率、醫療費用負擔、醫院病床數與非意外死亡人數比例的這些評比指標,台灣都勝過日本,也勝過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才得以名列前茅。
但是,實質上台灣的安寧療護品質遠不如日本,無效醫療橫行,植物人比例世界第一,才是事實。
如何才能讓台灣的安寧療護落實,真正贏過日本呢?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我們的道德價值觀必須改變。
醫院不應該把病人當作印鈔機,不管醫療是有效、無效、有意義、沒意義,有錢賺最重要;醫師在治療病人時,應該設想如果這位病人是自己,想要的治療是什麼;病人家屬不要因捨不得放手,不要因有健保,醫療費用負擔是免費或廉價的,而堅持用維生設備讓病人活著,但可能是活得沒有尊嚴,活得生不如死。
醫院沒有貪婪,治療將心比心,活得要有尊嚴,死亡回歸自然,唯有這些道德認知成為社會共識,並化為實際行動時,安寧療護才有可能落實。到時,終於,我們才不會因名不符實的評比而感到慚愧。
(本文刊載於 104.10.09 蘋果日報,經作者同意授權本會轉載,特申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