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醫學中心門診肥胖指數記者會後
醫改會有話要說
潘柏翰、朱顯光(醫改會研究員、副執行長)
-衛福部:
衛福部回應 醫改會再回應
醫學中心的定位,不單純只是照顧急重症病患,還要兼顧地區醫療照護、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社區服務與國外學術交流,因此醫學中心要不要退場,需從整體因素面做考量1
  1. 依據「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基準」,醫學中心的首要任務是提供重、難症醫療(列為第一項任務指標),政府有責任要求醫學中心,優先重視並達成此項任務。
  2. 被醫改會點名胖門診、看輕症的醫學中心,多集中在醫療資源充沛的都會地區,理應較無兼顧地區醫療之迫切任務,反可能壓縮該地區基層醫療發展。此外,醫護教育訓練、社區服務等任務,也多可由各地「非醫學中心」的院所來共同承擔。
  3. 綜上,當檯面上的醫學中心家數遠遠超過每兩百萬人設置一間醫學中心的標準時,衛福部應優先針對未把重心放在急重難症的醫學中心進行退場評估,而非拿兼顧地區醫療照護、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社區服務與國外學術交流等其他次要任務當擋箭牌。
-健保署:
健保署回應 醫改會再回應
  1. 健保給付同病不同酬、不同病同酬問題,目前已辦理住院 DRGs,若成效良好,未來 DRGs 制度也會拓及門診,達成同病同酬給付2
  1. 住院 DRGs 已預計於 105 年 1 月全面上路,健保署正好可以改把心力放在推動門診 DRGs。請健保署進一步訂定並對外公告詳細的實施時程,並建議優先以初級輕症優先設計推動,以達同病同酬。
  1. 以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為例,去年醫學中心 36% 為 6 歲以下兒童,有加成 20% ~ 60%,造成醫學中心的給付較中小型醫院高3
  1. 請媒體、健保會委員與立委幫忙,追問健保署二個問題:
    1. 去年到中小型醫院看感冒的病人中,6 歲以下兒童的比率是高於 36%,還是比 36% 低?藉以釐清證明醫學中心確實是因為兒童比率高,而導致平均每件感冒的醫療點數比較高。
    2. 把感冒病人分成 6 歲以下兒童組、6 歲以上兩組進行平均每人醫療點數分析,是否就真的沒有升級效應存在呢? 醫改會呼籲健保署進一步分析單純因感冒到不同層級醫院之醫療點數,才有利於對症下藥,並做為推動同病同酬支付制度之基礎。
  1. 上呼吸道感染分很多種,不能單純就病因劃分,「就像一般人感冒,與癌症病患的感冒,根本不能相提並論」4
  1. 醫改會此次揭露疾病的升級效應(以感冒為例),資料來源為健保署,在定義上僅包含主診斷碼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9-CM 前三碼為 460-462、465 之門診申報案件)者,已排除共病、癌症治療順便看感冒等情形,就是單純比較看上呼道感染的病人。
-醫院:
醫院回應 醫改會再回應
門診費用偏高也與治療方式進步有關,以往須住院的化療、白內障,如今門診即可處理5
  1. 醫改會本次分析係參考醫學中心任務評鑑指標建議採用同儕比較方式,找出門診費用占率比同儕高、且這幾年門診占率持續偏高的「胖門診型」醫學中心。
  2. 住院化療等隨醫療技術進步而改至門診治療等轉變,早已行之多年,且應該其他醫學中心也都是如此轉變,而非只發生在胖門診型的醫學中心。
先前病房護理人力短缺,造成門診比例上升,已努力改善6 醫學中心的首要任務,理應是處理急重難症及住院服務。當醫院住院護理人力不足時,應該優先考慮減少門診,以調度調整人力優先顧好住院病房;而非減少住院服務或關床,而導致門診費用比例偏高。
醫院對所有來院病人均一視同仁照護,在不得拒診病人等原則下,醫改會公布的評比結果,非本院能完全控制的項目,呼籲醫改會正視客觀事實,以免影響醫病關係7
  1. 醫改會這次評比項目,係參考醫學中心任務評鑑的第一項指標所分析的項目,例如醫院門診費用占率、初級照護率等,理應是所有醫學中心都應該努力達成的項目。如果多數同儕都能達到,超標醫院似不宜推說這些是醫院不能控制的項目。
  2. 醫改會理解且認同醫病雙方都負起責任,別把「醫學中心」當成「門診輕症中心」。建議醫院可在輕症病人到醫學中心就醫時,為病人解釋說明後協助病人到住家附近的基層診所就診、或是請合作的家醫群團隊協助,讓病人可在住家附近處理這些輕症。醫學中心更可透過與家醫群團隊合作,或是針對固定來門診領藥的慢性病病人可多開立連續性慢性病處方箋,減少門診號次。
  3. 目前醫療崩壞與醫病緊張的重要原因,就是重症門診一號難求、住院一床難求,急診室像難民營,而且門診爆量導致醫病沒有充分時間溝通。因此如果能透過評比方式與修改健保制度,讓醫學中心的醫師能有更多時間,仔細照顧重症或住院病患,相信更能培養良好的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