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志工心得 (中國醫藥學系 周紫緁)

 (圖片右1為本文作者)

醫改會志工心得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周紫緁

 

在2025年2月至6月期間,我有幸於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擔任志工,參與多項醫療政策與倡議相關的任務。在這段時間中,我不僅深入接觸醫療法規、政策制度與實務案件,也實際參與資料蒐整與政策討論,對我未來職涯及公共事務參與皆具重大啟發。

我參與的工作內容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協助整理會議記錄、逐字稿及資料回覆;針對醫療爭議事件協助回覆民眾諮詢;處理成果報告撰寫與修訂,以及整理《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實施周年講座資料、各縣市調解申請書比較、再生醫療法子法草案進行討論與意見整理;協助銀髮族E化教材的製作與討論。

在醫療政策方面,我深刻體會到制度設計如何影響民眾就醫安全與權益,例如在協助回覆醫糾個案與病人自主權座談會的現場觀察中,更具體理解病患與醫療體系之間權力落差與溝通困境。此外,對於再生醫療子法草案的反覆討論與條文修訂,使我理解政策研擬需同時兼顧法律架構、醫療倫理與社會接受度,也考驗各處溝通的能力。

這段志工經驗是我深入理解公共議題、參與政策思考的起點。從協助製作逐字稿、撰寫回覆、分析法案條文,到參與政策座談與嘗試提出草案修改,逐步學會如何從龐雜的資訊中釐清脈絡,掌握爭點,並與團隊討論更具前瞻性或務實可行的建議方向。我看見政策如何落實、改革如何推動,這些經驗讓我對未來能以行動參與公共領域、改善醫病環境,充滿動力與責任感。

還深刻感受到醫改會在資源有限下所展現的行動力與使命感。辦公室內僅有三位主力同仁與兩位工讀生,雖然看似人力精簡,但他們憑著高度的責任感與專業,持續推動法案修法、製作報告與數據調查、接聽民眾醫糾諮詢、參與公共政策討論,從未鬆懈。或許他們的背後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支持,但前線推動改革的,往往就是這麼一小群人。這讓我對「民間倡議」有了全新的理解,改革從來不是靠人多勢眾,而是靠少數人不懈地發聲與行動。

最後,由衷感謝醫改會的夥伴們在這段時間的耐心指導與信任,不僅帶領我深入了解醫療制度與改革現況,也讓我開拓了視野,思考作為一名公民能如何參與社會、推動改變。我也因此更珍惜自己能夠投入其中,為推動台灣醫療環境的改變貢獻一份心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