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醫院評鑑放水 犧牲醫事勞動權益與病人安全
政大勞工所教授 劉梅君
醫改會研發組長、研究員 朱顯光、李怡嫺
最近健保修法議 題炒得火熱,但民眾常覺得醫療品質沒隨健保經費不斷高漲而相對提升,醫院越蓋越豪華,醫護人力卻更捉襟見肘。雖然健保規定醫院須通過評鑑才能獲得給付,衛 生福利部也宣稱今年起將醫事人力列為必要項目,沒達標準就死當。但醫改會檢視新版醫院評鑑基準草案,赫然發現其中暗藏玄機,病人安全與專業人力恐遭犧牲。
由於法規面的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所規定的人力標準已 20 年未修訂,近年來合理的醫事人力規範多半仰賴醫院評鑑的把關。然而因為醫院評鑑採「總分制」且人力標準並非必要項目,造成標準形同虛設,例如北部某公立醫 院即使藥師人力不及格,照樣取得醫學中心資格;而南部某區域醫院即使護士工時不合理、加護病房人力不及格,也仍獲評鑑「優等」。
更令人擔心的 是,醫改會分析衛生福利部網站資料,竟發現有 22 家地區醫院僅聘雇 1 名藥師,59 家設有呼吸照護床的醫院也只請 1 名呼吸治療師,甚至有 5 家醫院連一名呼吸治療師都沒有。這正是因為現行評鑑人力標準並非必要項目,方能持續任由「一人藥師全年無休撐場的醫院、全院沒有專任呼吸治療師的呼吸病 房」存在!試想一家 24 小時運作的醫院只聘 1 位藥師,即使 365 天全年無休,又怎能同時為白天晚上的門急診、住院,所有病患的用藥安全把關!而去年 12 月蘋果更批露泰山某醫院違法聘雇密醫值班,疑似偽造呼吸治療紀錄詐領健保的事件。此類人力不足卻由非專業人員代勞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讓民眾怎能放心就 醫?
因此,醫改會 95 年起就呼籲將醫事人力納入評鑑必要項目,終在立院主決議施壓下,衛生福利部才勉強答應,但卻「避重就輕」地只從 14 項人力基準中挑出 7 項應付要求,刻意排除常出問題、弊端叢生的醫師合理服務量、呼吸治療師、社工、心理師、護理時數、加護病房人力等項。國內醫師缺乏合理工時保障,加上呼吸 器、加護病房的照護人力不足,導致品質低落或濫用,本就是醫療專業與病人最深沉的痛處;日前更發生醫師超時超量工作而過勞猝死憾事。衛署卻仍屈服於醫院經 營者的壓力,背棄「以病人為中心」的評鑑本質。
另一方面,衛生 福利部先暗自調降藥師人力標準,再納入必要項目的做法,更是種「明升暗降」的「藥命」錯誤。因為依據成大高雅慧教授研究,醫院合理調劑一張處方需時 9 分鐘,但前藥政處長王惠珀卻指出台灣實況只有 3.5 分鐘;在日本規定藥師一天調劑 40 張處方,台灣卻高達 160 張,台灣藥師發藥速度幾乎是為東京藥師的三倍以上。加上台灣用藥問題更常年高居各類醫療錯誤之首,這些老問題都沒解決,衛署還繼續放水下修,根本就是棄守 把關醫療品質的責任。
沒有人力就沒有醫療品質!衛生福利部不該棄守醫療品質基本防線,帶頭將就醫安全網絡劃出多項缺口。醫改會呼籲衛生福利部長應退回此草案再議,並對未達人力標準之醫院「留校察看」,否則又怎能讓辛苦付健保費的民眾甘心?!
(本文經蘋果日報以『新版醫院評鑑大放水』為題,刊登於2011/1/4蘋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