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醫護崩壞問答集(Q&A)

 

Q:醫院常抱怨,現在確實已經營運困難,健保給付又低,若再增聘醫護人力,勢必增加人事成本,造成醫院倒閉,最後全民受害。這說法合理嗎?

A:
一、依衛生福利部九十七年度「護理人力資源對病患照護結果之影響」研究結果及先前之文獻均證實,當護理人員照護的病床數愈多時,會延長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及增加醫院的直接成本。另據美國 Ten reason we need safe staffing limits 等實證也分析合理的護理人力反可減少醫院不當的支出並改善財務經營,甚至減少健保整體的醫療花費支出。所以,台灣醫院應正面思考增加護理人力對改善醫院經營與財務壓力的助力。而非老拿增加人力就會增加醫院營運總成本當作改革藉口。
二、美國加州實施護病比後,並無醫院因此政策而倒閉(相關報告分析其原因如前點所列)。
三、考量醫院初期因應人事成本增加的壓力,健保總額已加碼一百四十九億,且健保總額仍維持逐年成長並由署長圈選有利醫界經營的方案。人力補足後醫院整體醫療成本應可下降而改善財務,不應該全部推給健保給付。
四、各家財團法人醫學中心平均醫務獲利率,更從九十四年的負 0.4%,攀升至九十七~九十八年的 3-4%,九十七~九十八年的健保申報點數也分別成長 3.7%、2.47%。儘管獲利、業務量提升,但這些醫院人事費用佔成本支出比例卻不升反降,從九十四年的 49.5% 逐年降至九十八年的 48.2%。顯示院方並未將多餘的營收用來增聘醫護人力。
五、天下雜誌四百七十一期「2011 一千大調查」報導,醫療業平均營收成長率 11.57%;平均純益 15.6%(排名第六)、平均獲利率 6.61%,不僅在服務業(平均獲利率 4.1%)中表現不俗,還有醫院被評為服務業第八大最賺錢公司。所以應請政府要求醫院提出財務報表,具體分析醫院虧損或醫務收益下降的原因(例如市場競爭導致服務量下降、轉投資或擴院、經營管理效率不彰…),以實際呈現人事成本增加是否真是導致醫院虧損的實證數據。此外,二代健保的財報公開辦法與相關機制能否追查評估這類疑問?如果不能,健保署該如何修改辦法以善盡監督管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