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數字說真話
打破醫療糾紛妖魔傳說

 

民眾遇到醫療糾紛,果真動不動就採取抬棺、撒冥紙等激烈手段,向醫療機構抗議、要錢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六年多來[1],受理民眾遇到醫療糾紛的諮詢案件,發現這近 1,500 筆案例,揭露許多台灣醫療糾紛現況。包括民眾申訴最期望得到的是醫療機構「一個道歉」;而民眾遇到醫療糾紛,最多採取的辦法是「院內申訴」,選擇媒體抗議的比率只有 1%。醫改會的這個醫療糾紛檔案,也是全台首見匯集上千筆醫療糾紛的統計資料。

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說,這 1,450 筆醫療糾紛個案,是一個個民眾以肉身試煉、賠上整個家庭身心煎熬累積而得。醫改會希望透過這個資料的統計、分析(附件一),讓政府及醫療相關機構了解身陷醫療爭議事件中民眾的苦和一些想法,並能促成相關機構積極改善。

劉梅君說,醫改會的醫療糾紛統計資料庫,以發生地區、科別、就醫類型、已用策略、訴求目標、希望服務等分類(附件二)。結果顯示,在「已用策略」項,個案發生醫療糾紛,在尋求醫改會協助之前,約有三成的民眾什麼動作也沒做(27%);其他有行動的人中,約三成會向就醫的院所內部申訴(28.9%),各約一成才會進行訴訟(9.4%)、院外申訴(8.9%)和調解(7.9%)。至於許多人指責,醫糾民眾動不動就找電視、報紙爆料、控訴,我們的統計發現,100 件只有 1 件會找媒體出頭(1.1%)

在「訴求目標」方面,最多的醫糾民眾希望的是醫療機構「道歉與了解真相」(23.7%),其次才是「請求賠償」(21.7%),第三、四排名則是「後續醫療照護」(13.7%)和「預防類似不幸或疏忽再發生」(8.9%)。

在「希望提供的服務」方面,四成民眾最迫切需要的是醫療諮詢(39.4%,如釐清問題、病歷諮詢、鑑定諮詢、提供相關單位資訊等),接下來是提供醫糾處理意見(35.6%,如協商處理技巧、如何訂定求償範圍)和法律服務(15.9%,如解答訴訟問題、轉介法律資源)。

醫 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說,打從醫改會發布成立籌備會的第一天,就開始接到民眾詢問:「這種情況是不是醫療疏失?我要帶資料過來,請你們幫我看,是那裡出問題。 請你們幫我開記者會,讓社會大眾重視我的問題。請醫改會主持公道,嚴懲不法的醫師或醫院……」六年後,民眾還是諮詢這些老問題,顯然相關單位對醫療糾紛的 處理,一直在原地踏步。

張苙雲說,很遺憾,醫改會只是一個小小的民間組織,沒有專任的醫師、律師和公權力,沒辦法幫這些遇到醫療糾紛的民眾處理上述種種問題。不過,醫改會聽到、看到民眾的需求,經過六年的累積、蒐集相關資料,並獲得聯合勸募和亞洲基金會的贊助,在年初印製「醫療爭議參考手冊」,同時開放有需要的民眾免費線上下載或來電索取。

這本只有 A4 一半大、共 60 頁的小手冊,囊括面對醫療糾紛,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包括可採行的手段,以及其可能會引發的後續問題等內容。曾有用過民眾將之喻為:處理醫療糾紛的「葵 花寶典」。但是,手冊仍有許多未盡之處,醫改會會繼續補充其不足,並歡迎各界提供意見。如有醫療糾紛相關問題需要諮詢,可上醫改會網站,點入醫糾諮詢服務,內有「醫療爭議參考手冊」電子檔、諮詢專線介紹,後者是上班時間,以電話服務。

醫改會電話 (02) 2709-1329、傳真 (02) 2709-1540

 


[1] 醫療糾紛諮詢電話自 89 年 12 月 11 日醫改會成立籌備會即開始受理。本資料統計至 95 年 12 月 31 日止,共有 1,450 筆個案、服務 1,663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