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沒有充足醫護戰備,如何走上新型流感的戰場?

 

政大勞工所教授、醫改會執行長  劉梅君

醫改會研究員  李怡嫺

昨(十)日凌晨衛生署警急宣佈,有對母嬰可能染上新流感送和平醫院隔離,並呼籲之前幫忙看診的醫護需配合自主健康管理;雖然兩小時後衛生署更正宣佈排除,但隨著新聞不斷報導著各國疫情的增溫,一般民眾進出醫院時也發覺第一線醫護人員多戴起了口罩,口罩後的臉龐除顯露出專業警覺的眼神外,更難掩緊張的神情。

這場景不禁讓人想起了數年前的 SARS 風暴,全台 346 位確定病例中,近三成為醫院第一線的醫護與洗衣工,並有高達七成是在醫院內受到感染。當時和平醫院員工因為勞動體制不佳及缺乏防護、支援,被迫於不安恐懼之中繼續執行醫療照護業務,造成後續爆發嚴重的院內交互感染。這個慘痛經驗凸顯了政府平日對於醫護勞動權益及醫療環境安全防護的漠視,一旦疫情來襲,不僅直接殃及醫護,更常連帶影響廣大就醫的病家。

六年後,疫情挑戰再起,醫改會想問的是,之前的經驗我們謹記在心了嗎?當政府大聲喊「防疫視同作戰」的口號時,第一線作戰的醫護人員,是否得到比當年更安全勞動環境與條件,讓抗煞犧牲的生命換得的教訓不會被抹煞?

在高風險的醫療保健服務業裡,基層醫事人力不足的呼聲未曾間斷,醫事環境缺乏保障的風險缺口一直都在。以臨床護士為例,派遣、約聘方式的非典型僱用模式盛行,業務負荷量超載更被視為常態,身心俱疲的醫護人員常須強打精神、克服生理上過勞不適,去執行精準細微的醫療行為,不僅造成病患照護品質低落,醫護本身更常在醫療執業過程中受到傷害。尤其在亟需人力派駐的防疫作戰期間,現行不健全的醫事勞動體制,如何讓全國民眾信任、放心?加上一旦職災發生,甚至因重大的法定傳染病而傷亡時,醫事人員往往難獲合理的賠償,甚至被迫離開專業生涯,身心二度傷害。

今年的五一二國際護士節,恰逢 H1N1 新型流感陰影籠罩。醫改會強力呼籲政府,應從和平醫院 SARS 風暴事件中,記取防疫作戰期間忽視醫護勞動安全與防疫具體保障所帶來的教訓。除加強基層醫護的防疫戰備外,應儘速通過醫療勞安規則,並讓醫師在內所有的醫療受雇員工,全體適用勞基法,以享有最基本的底線保障。唯有如此,病人安全才能真正落實。醫護也不會再視防疫戰場為畏途,能安心專注站在自己的崗位上,慶祝護士節的到來。

(本文經摘錄後刊登於 98.05.1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