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一

衛生署醫院設置標準  順便將醫療品質也

衝衝衝    大有為的政府在那裡?

 

雖然人力並不等於能力,但沒有人力肯定就不具能力。面臨醫院即將爆發醫事人員裁員潮,醫事人員各公會代表與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在三月三十日共同發出怒吼,呼籲民眾為維護就醫品質、悍衛自身健康,一起站出來聲援,拒絕成為醫院經營者撙節開支藉口下的俎上肉。

出席的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醫療檢驗師公會全聯會、醫事放射師公會全聯會、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會等任職醫院,擔任病患第一線照護者的專業人員代表,以及守護全民就醫品質的醫改會,共同針對衛生署研擬「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之醫事人員人力標準草案」,完全不顧人民福祉,任由醫院經營者主導,降低現有醫院專業照護人力,置全民於險境發表嚴正聲明。

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說,醫療照護是由人、時間和專業知識組合而成的「產品」,三者缺一不可。沒有人的醫療照護,根本不算醫療照護;而 3 分鐘的醫療照護鐵定比 10 分鐘的差,因為有品質的照護必須按照標準操作程序(SOP)進行,也就是需要時間以及人去做。至於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更不待言。

張苙雲指出,國際的資料顯示,人力配備不足是醫療疏失及造成醫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以護理人員為例,美國國家護理研究中心在 2002 年曾發布統計資訊;在醫院護理人員平均照護病人數為 4 人時,照護的人數每增加 1 人,病人在 30 天內的死亡率就會增加 7﹪。如果護理人員平均照護的病人數由 4 人增為 6 人,就會出現大於 14﹪ 的死亡機會;如病人數繼續提高到 8 人,病人的死亡率便陡升至 31﹪。

再看藥事人員,數名美國藥學博士在 1998 年針對美國 3,763 家醫院進行一項「醫護人員、醫院特性與病人死亡率」關係的研究發現,每 100 張病床配置 3 名藥師的醫院,該院病人每年死亡人數為 706 人;如醫院 100 床配置 10.6 個藥師,醫院每年死亡人數可遽降為 465 人。也就是當醫院每 100 張病床願意多增加 1 名藥師,每年就可把醫院 34.3 個病人從鬼門關救出來。1

相同的情況也可類推至醫檢師、醫事放射師、社工人員等醫事人員執行的業務。試想,當醫事人員的人力嚴重不足,打錯針、包錯藥、檢驗失真、放射性檢查出漏洞等可能要人命的意外,便可能發生在我你及親友身上。

顯而易見的,台灣醫院不可能超用醫事人員。張苙雲說,在衛生署的醫院評鑑壓力下,醫院才勉強雇用符合基本要求的醫事人員數量,其他能省略的醫療照護的基本動作全省了。但是,現在醫院經營者一再以收入不敷成本理由,要砍醫事專業的人力;刪減醫事人員人力的後果,就是由全民承擔比現在更糟的就醫品質。

醫事人員各公會代表指出,衛生署原本為提升醫療品質,並改革沿用 18 年不變的醫院評鑑2,才擬出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之醫事人力標準草案;其中並增訂「操作標準」,取代現有的評鑑標準。但是,醫院經營者組成的醫院協會,卻以「操作標準」的人力配置過高、醫院財務會被拖垮等為由,拒絕接受,甚至要求以比現行評鑑標準更低的標準設置醫事人力。

離譜的是衛生署竟選擇退出會議,而要醫院協會自行與醫事人員公會協商,並在月底前提出方案。衛生署同時明白表示,認可醫院協會提出的標準。即完全不考量病人醫療安全及品質,而以全台九成醫院可達到的人力配置為準則。公會代表怒斥,這種標準等於沒有標準;衛生署不要醫療品質進步就算了,起碼別讓既有的醫事人力大倒退。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質疑,正當全民醫療品質面臨滅頂之際,號稱為全民的政府,何以棄人民的健康不顧,腳底抹油先溜了呢?請問衝衝衝的蘇院長,天底下有如此荒謬的退退退政府嗎?又試問,讓雇主(醫院協會)與受雇者(各專業人員的公會)協商,如同高坐上位的大老闆問夥計:「嘸你是嘜按怎?」,下場不言可喻。

醫改會表示,監督管理全國醫療院所,以維持應有的醫療品質是政府的職責。衛生署應該參考國際作法,提出達到應有醫療照護品質必要的人力配備。衛生署更應該同時拿著這套成本結構和台灣醫院經營的實況,說服被保險人共同承擔健保的財務需求。衛生署完全沒有理由怠忽職守,讓全民成為如此荒唐協商下的犧牲品。

 

相關附件:

一、衛生署現行醫院評鑑標準、新版人力草案標準、台灣醫院協會標準比較表

 

────────────────────────────

1. 數名美國藥學博士在1998年針對美國3763家醫院進行一項「醫護人員、醫院特性與病人死亡率」關係的研究。出處Bond CA et al. Pharmacotherapy 1999;19:130-8

2. 國內醫院評鑑沿革:初始在民國67~76年展開教學醫院評鑑,民國77年開始醫院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