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年度縣市衛生施政評比新聞稿


衛生施政大車拼,五縣市長最用心

 

年底縣市長選舉逼近,現任候選人除了拼選票也拼政績,因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為民眾檢視地方首長的衛生施政,主要針對在地民眾最常遇到的就醫權益問題,選定醫療資源、醫療收費、用藥安全、弱勢醫療、醫糾調處等五大項目進行總評比,其結果發現,除了北高兩市、北縣、桃縣之外,傳統被視為後山的花蓮縣也在醫療衛生施政表現亮眼的名單之中,而每項指標中,也可看出部分縣市長對當地醫療衛生施政的重視。

民眾五大就醫權益問題,看縣市政府衛政表現

醫改會依據民眾最常反應的就醫權益問題,並經專家協助整理出「醫療資源投入」、「法規政策落實」、「就醫障礙排除」等三種縣市衛生管理施政面向後,挑出五大指標,評比各縣市表現:

指標1:縣市醫療資源投入:醫事人力、病床數、衛生預算投入
縣市醫療資源投入的多寡,影響民眾獲得醫療服務的品質,因此醫改會分析各縣市長任內的醫事人力、病床數、衛生預算投入三大指標之變化情形,整體而言,發現全國各縣市醫療資源皆呈現緩慢成長,然而有九縣市表現較佳。
苗縣與東縣在衛生預算投入有顯著成長,顯示即使是偏遠縣市,仍有能力提昇縣市服務資源。
本項指標是最基本的醫療條件參考,該如何進一步把關監督,保障民眾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將考驗縣市團隊的作為。
指標2:落實醫療自費收費標準
針對醫療自費標準管理指標中,共有七縣市表現積極且突出,顯示地方官用心大不同。以表現突出的高市為例,不僅詳盡訂出西、中、牙醫三類總計200多項規定,甚至針對救護車、精神復健、鑑定等部份訂定收費額度,也避免了醫療院所與民眾間不必要的爭議。
指標3:把關在地民眾用藥安全:藥事照護、藥袋、慢箋
用藥安全把關的部份,有八縣市表現亮眼,其中南市、北市不僅帶頭推動用藥安全宣導,更在社區藥事照護、藥袋標示管理、推動慢箋釋出等層面表現最佳。在醫改會委託進行的用藥民調結果中,亦顯示兩縣市民眾對於官方用藥宣導的認知程度高。
指標4:受困醫糾風暴,衛生局調解助一臂之力
對沒有「背景」的民眾來說,生病是最無助的時刻,若不幸遭遇醫療糾紛,更難尋求其他管道介入幫忙,往往只能仰賴地方政府協助。醫改會調查發現,桃縣、高市、南縣、東縣、北縣五縣市在醫糾調處服務上最值得嘉許。其中,以桃縣對民眾最貼心,除了公告詳盡的調處申請、流程圖示,更告知各階段服務處理時間,供民眾查詢。
指標5:「名符其實」的弱勢醫療補助,才能真正排除就醫障礙
弱勢醫療部分,為了直擊縣市實際提供的服務內容,醫改會於特地邀請志工去電詢問醫療補助項目與補助資格,比對是否與該縣市所公告內容相符,發現以北市、竹市、嘉縣三縣市,最能詳實提供醫療補助申請資訊,北縣政府則在電訪過程中,提供民眾最詳盡且清楚的弱勢醫療補助資訊與管道,表現特出。

醫改會此次衛生施政評比,主要以本島 22 個縣市五大指標為依據1,從近四年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除了分項指標上縣市各有所長,整體而言北市、北縣、桃縣、高市與花縣五縣表現最亮眼。因此特別邀請花縣衛生局長林南岳、南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碧芬、桃縣衛生局局長吳成方、北縣衛生局林慧芬股長及社會局黃逢明專員、高市衛生局朱孝芳股長及臺北市衛生局等人,針對各項評比指標,分享在地成功經驗。

縣(市)長必備的實力:有形建設外更重視民眾健康的無形資產

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強調,優質的縣市長與施政團隊,除了推動城市建設與觀光產業等「有形」建設外,應當強化自身管理制度與效能,重視在地民眾健康和就醫權益等「無形」資產,才是地方鄉親父母官應有的「必備實力」。

從各縣市評比資料中,醫改會觀察到過低的預算投入2,與地方人事遇缺不補的窘境,常迫使有心服務的第一線人員,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憾。實務執行面的落差,使得縣市首長承諾民眾的就醫權益支票,淪為無法兌現的廢紙。

張苙雲指出,民眾的就醫障礙問題往往涵蓋多重困境的需求,唯有縣市政府之行政部門有效整合,與提供完善暢通的評估、轉介、輔導、補助等服務,才能真正守護在地民眾健康,成就一個永續發展、充滿健康活力且就醫用藥安全的城市。

 


1. 本次評比調查在澎湖縣、連江縣、金門縣三離島縣市的部份統計數據不足,因此未列入總分名單中。
2. 多數縣市的衛生局主管機關預算約僅佔年度總預算 1.5-2%。